欢迎大家来到IT世界,在知识的湖畔探索吧!
我们说,中华文明其实有两套文字系统。
一种是日常使用的日用系统,即“用”的系统。
一种是文以载道的传承系统,即“藏”的系统。
数千年来,日用系统逐步走向实用化、通俗化、世俗化。
这导致一部分字词被降维、被黑化,此类有很多例子。
让我们来看看“大而化之”这个成语,古今两种用法意义截然不同,贬褒完全反转,内涵完全被黑化了——
即“大而化之”竟然被“大而化之”了!
在现代汉语中,大而化之是个贬义词,意思是“马马虎虎”“大大咧咧”“疏忽大意”。
这个成语反过来提示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粗枝大叶,都不能“大而化之”。
但是殊不知,“大而化之”原来根本不是讲马虎,而是讲圣人!
“大而化之”出自《孟子·尽心下》: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这一段话可大致翻译如下:
“值得追求叫做善,善之加身可谓信。
善充盈身心叫做美,充满光明叫做大;
光明正大能感化天下,叫做圣;圣而莫测高深,叫做神”。
你看,“大而化之”原意是光明正大,从而感化天下!
你看,一个正大光明的成语被完全黑化了,而且“黑化”得面目全非!
在孟子看来,大而化之本身是讲圣人。
孟子对圣人的论述比较多,比如“五百年必有圣人出”之类。
而且,孟子对圣人的内涵也把握十分精准。
上述这段话则讲了圣人的“善”“信”“美”等品格。
更重要的是讲“大而化之之谓圣”。
即特别强调了圣人的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光明正大,所谓“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二是化成天下。所谓“大而化之”。
所以,“大而化之”绝不是讲什么“马马虎虎”。
而是讲圣人,讲圣人之心,讲圣人之行,讲圣人之能。
圣人何谓?
能光明正大,正大光明。
圣人何为?
能大而化之,化成天下。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听光中文、光未央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使用
欢迎关注
中华文明竟然有两套文字系统:“恍然大悟”被大大降维了
孟子说500年必有圣贤出,21世纪将是一个“圣贤”的时代?
中华文明竟然有两套文字系统:“虚与委蛇”被降维和黑化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tzsg.com/88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