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IT世界,在知识的湖畔探索吧!
什么是“碎片化时间”呢?
除去用来工作这些整段的时间,其他诸如睡觉前、吃早餐、坐地铁,上下班路上等等,都是属于碎片化时间。
怎么去利用零碎的时间,我们就会取得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你到底是利用这些时间去学习、阅读、提升自己,还是用来发呆、刷抖音、看八卦新闻,取决于你有什么样的规划。
一般人以为,在空闲的时间看看公众号上的文章,或者听个教育音频,就是属于“学习”了。其实这种碎片化时间下的的碎片式学习,并不足以构成真正的学习。
不管你是不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真正的学习都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同时做到针对性规划。
想要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提高你的竞争优势,你就需要掌握一个正确的方法。
碎片化时间学习的三个原则
想要利用好你那些零碎的时间,首先你要了解到,你个人碎片化时间的出现情况。
你要认真思考一下,通常什么时候,你才会出现这些碎片化的时间。不管是临睡前的时间,还是下班坐车路上,5分钟也好,20分钟也罢,一定要对自己的“时间状况”有一个深刻的认知。
如果你一天里,至少有一到两次的碎片时间是在15分钟到25分钟左右,那么你就需要有意识地把他们运用起来了。
针对这段碎片时间,然后根据下面三个原则去运用,你的学习成果就能够聚沙成塔、积少成多。
原则一,有目的地运用碎片化时间;
以目的为导向,跟自己的碎片化时间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让你学到东西。
无论是学习外语,还是完成一本书的阅读,这都是一个大的目标。想要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完成这些目标,你只能把目标“切块”,切成一个个适当在碎片化时间里完成的“小块”。
由于在每一段碎片化时间里的学习,跟“前后”的学习目标相一致,能够把今天学到的内容跟前天学到的关联起来,所以这种学习知识的吸收效率自然就会更高。
只要安排得当,我们就可以在这些零散的时间里,以整体目标为导向,学习到需要的,甚至是急需的知识。
原则二,每个碎片时间打通一个知识点;
在这短暂的碎片化时间里,我们很难学到和掌握某个领域的知识。
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将这个知识体系分成若干份小的知识节点。然后利用碎片化时间,制定计划攻克这个知识点。
完了后,再跟上一次碎片化时间学到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使得学到的东西完成一个整体而系统的知识体系。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更好消化知识,也高效地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
原则三,构建对知识点的思考和应用方式;
在碎片化时间里学到的知识,很容易会被我们遗忘,因为时间短,我们投入的注意力也不多,有时候一些知识看完也就看完了。
所以当你学完一个知识,不管是看完一篇文章后所获得的知识点,还是听音频而了解到的某个信息,想要有效掌握它们,思考和应用这两个步骤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你学习英文,学到了“for fear(以免、以防止)”这个短语,得知for fear后面的介词有that和of之分,那么你就需要有意识去思考“for fear that”和“for fear of”之间的区别,然后思考相关的应用句式。
于是你就会得出两个例子:
1,He did it carefully for fear that he might make mistakes。
2,He did it carefully for fear of making any mistakes。
这两句英文的意思都是“他小心地做事,以免犯错”,但可以看得出,for fear that后面跟着的是从句,而for fear of后面跟着的是动名词。
当你运用一个碎片化时间攻克这个知识点,再构建思考和相关的应用方式,我们就能够对知识点加深记忆,从而真正掌握到知识。
培根说:“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总之,合理且有效地去利用碎片化时间,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所谓的“碎片化知识”,积累成知识体系,从而获得提高自己在某个领域上的知识和能力。
构建一个心流的学习模式
想要让自己在碎片化时间真正学到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心流的模式,创造属于自己的“心流”。
那什么是“心流”呢?
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教授米哈里·契克森哈米赖在其著作《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书中提到,所谓“心流”,就是人们全身心的投入某事的一种状态。
当一个人处于心流状态是,他们就会全神贯注的投入工作,以致经常忘记时间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这种由全神贯注所产生的心流体验,满足了一个有效学习过程的要求。沉浸其中的全神贯注保证了学习者的主动性,而投入和忘记外界也表明这个过程对于学习者是一个连续的完整的过程。
可以说,心流有两个主要的特点:
第一,一旦进入心流状态,其注意力就很难被打断;
第二,通过适当的训练,可以延长自己的心流状态;
不过,在碎片化时间里达到心流的状态,对于初学者来说会比较困难。
除去学习者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自觉性这些个体性差异在,主观学习的连续性所需要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一个连续学习的指导,或者说规划。
很多人在面对自己不太熟悉的知识和技能时,大脑往往会产生抗拒感,从而导致我们很难投入注意力在学习上面。
所以,我们就需要的是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在每块零散的时间里按照计划的指示进行学习。当所有的学习叠加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就拿我学习钢琴来说,我是直到28岁才敢“浪费”钱去买了一台钢琴,圆小时候的钢琴梦。
大家都知道“小星星”这首儿歌很简单,也很容易唱出来,但我作为钢琴初学者,想要两只手分别弹好这首歌的主调跟和弦,即便如此简单的指法,都需要大量时间的重复练习。只要达到一定熟练程度之后,才能真正熟练地弹出这首“简单”的歌曲。
所以想要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学好弹钢琴,就需要在学习前,详细规划自己的学习流程。平时上班,我每天可以抽出三到四个15分钟左右的碎片时间,那么根据自己的碎片时间,我就可以安排自己每天练习一小段。
刚开始投入练习,手指头的不听使唤会让自己很痛苦,但习惯之后,为了习得这个技能,每次的重复练习,就会让我不知不觉地专注投入其中,这时我就进入了心流状态,觉得不弹出来就不想吃饭似的。
几天之后,把学到的这些技能组合起来,我就能够完整弹出一首歌曲。相比从小开始就有大把时间去学习钢琴的人,我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去学习,效果还算满意的,至少去餐厅吃饭,我也可以给朋友弹奏一曲。
所以,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学习,一定要培养自己进入心流模式。
那如何进入心流呢?根据心理学目前研究,归纳出以下五个条件:
1,你要热爱你所做的事;
2,你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对你做的事有主控的能力;
3,要有挑战性,但不会太有挑战,难度大概微微超过你当下的能力( 10% );
4,要有阶段性的反馈和奖励;
5,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知道大致的步骤。
这五个条件都具备的时候,你所做的事情,将更容易让你进入心流状态。
碎片化学习的建议
以下这些建议,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
想要自己真正能够从碎片化时间当中学到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自我态度。只要你不怠慢时间,时间就不会怠慢你。
1,想起来就要开始做。
碎片化时间是稍纵即逝的,稍微拖延一下,时间就没了,然后任务就一直积聚下去,到头来什么事都没做完。
所以,做好规划,把每天要做的事尽量写下来,一有时间想起来去做,就立刻行动。
每天行动一点点,你肯定会看到进步的。
2,行动时要保持专注。
当开始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学习之后,你一定要让自己处于一个不受打扰的状态之中。
任何能够夺取你注意力的物品,都要放在一旁,控制自己去接触。诸如手机上的信息推送,其他人的骚扰等。
有时一个安静的空间很重要,最好选择这样一个空间去学习,如果没办法,就尽量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手头上的任务,完成之后才可以去回复信息。
这点碎片化时间,足以让你保持专注了。
3,对学习的任务要有所取舍。
选择越多,我们就越是难以入手。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你开始行动之前,不要留给自己太多的选择。所以,根据自己的碎片化时间,每天只选择1至3件事情去做,你才会“学有所成”。
或许你会觉得做的事情这么少,会本能地对这种学习方式产生抗拒和怀疑,可是完成真正重要的事情,比起什么事都做一点,更能让你获得进步。
4,养成好的学习思维习惯。
碎片化时间的学习,有时候是随时随地的。
不管你碎片化时间的有多长或多段,你都要有一个思维习惯,就是把接触到或者阅读到的任何材料、书籍、新闻,甚至跟别人的交流讨论,都要有意识地把这些信息跟自己已有知识体系上产生关联。
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运用过往成功的学习经验,复制到这些新接触的知识,试着以此进行解读,思考,分析。
好比上面学习英文的例子,你以相同的方式应用在其他学习资料上。只有这样做,这些信息才能够内化为你学到的东西,而不是闭塞自己脑袋的无用资讯。
5,定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定期检验,是对知识的一种复习方式,也是对自己知识体系的梳理。
经过这样的检验,你才能够知道,哪些知识是体系中的一部分,哪些是零散而独立存在的。我定期检验知识的方式,就是写作。
通过写作,把自己平时积累到的东西书面化、条理化、清晰化,这对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对知识的实践能力,会有显著的提高。
当然,在生活中运用出来,也是检验的一种方式。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懂得学以致用。
最后,即便是碎片化的学习,也要遵循劳逸结合的原则,学完之后,适当去放松一下,通过散步的方式,回忆和运用学到的东西。
这种方式,不仅会让学习取得好的效果,还能给自己养成喜欢学习的习惯。
这才是碎片化时间学习的核心目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tzsg.com/88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