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IT世界,在知识的湖畔探索吧!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单说古文字,除了日常使用的系统,还有一个隐秘的“传承文字”系统。
这个传承文字体系属于道脉,源远流长,可谓一字一密码,一字一传承。
比如说“中”字,比如说“明”字,比如说“了”字……
这些传承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或者是会意字。
中国文字根源于象形字,但本质上都是会意字。
这些“传承文字”,都是极其高明的“会意字”,都是具有深刻内涵的“会意字”。
所谓会意,就是顿悟。
也就是,一见一闻就明白。
举例来说,小时候,你可能没有学过某个字,特别是繁体字,却能即时明白这个字的大致意思,了解上下文的意思。
这一类传承文字是中国文字深藏的一套隐秘系统。我们可以称之为第二套文字系统。
但是,你可能想不到,中国文字竟然还有第三套文字系统!
这第三套文字系统是指什么呢?
大致而言,就是特指某一类艰涩难懂的符号系统及其著作,包括所谓的“天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书写看不清、意思看不懂的字,叫做“天书”。就好像甲骨文一般。
而在中国文化中,古人主要是把那些意思深奥难懂、智慧高深莫测的文字、字符以至典籍,称为“天书”。
比如说,道德经侧重于讲道,论语侧重于讲德。相比而言,道德经讲的是天道,论语讲的是地德。
因此,古人称道德经是“天”书,论语是“地”书。
也就是说,道德经是“天上的经”,论语是“地上的经”。
因此对于学者而言,道德经玄之又玄,论语温文尔雅。
正如易经一样,道德经蕴含着宇宙和人的大全信息和深奥道德,说它是“百科全书式”的道理和知识,尚不足以说明其精深博大,尚不足以说明其是真正的“众妙之门”。
无论是从论著而言,还是从文字而言,道德经都属于“天书”一类。
因为道德经字字珠玑,甚至很多文字都是“一字一密码,一字一传承”,比如“道”、“名”、“无”、“虚”、“静”、“朴”、“柔”、“明”等等。没有这些字的正确解码,不足以真正认识道德经。
要知道,“天书”主要有两种看不明白的表现:
一种是不认识字,不认识古汉字,就解不正确,解不准确,解不明白;
一种是认识字,甚至每一个字都认识,但串起来却不完全明白,乃至完全不明白,以至完全解错,甚至贬义化。
限于篇幅,我们讲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无”字,“无”在现代汉语中就是“没有”的意思。“无中生有”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凭空捏造,完全是贬义词。
而在中国文化中,“无”就是“道”,“无中生有”,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部仅仅五千言的道德经,也正是由一系列天书一般的传承文字,形成了一整部密码组合的真正“天书”。
这部一以贯之、“无中生有”的“天书”,展现了一种包罗万有、遁宇藏宙的大全传承体系。
所以,数千年以来,真正的经典,诸如易经、道德经,以其无穷意,因应无穷人,引发无穷解,蕴含无穷策,提示无穷路。
再从民间文化、通俗文化来看,说到“天书”,人们还会想到一些小说、传说、影视剧所描写的“天书”,“天书”可谓传奇故事的“道具”。
比如,水浒传中第一回中讲的“遇洪而开”,也算得上是“天书”“天言”了。
因为在洪太尉上龙虎山“遇洪而开”、放出108个天罡地煞之前,就算有人见过“遇洪而开”,也无法知道“遇洪而开”是啥意思。
而九天玄女传授宋江的“天书”则是典型意义上的“天书”了,包含着“天言”和“谶语”等,其中谶语预示着宋江的命运走向和重要节点。
在传说中,这种神仙传授天书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传说黄帝、姜子牙、张良都得到过神仙传授的“天书”。有了神仙传授,后来才有了《黄帝内经》《阴符经》之类的著作。
如今,这类母题和内容依旧是文学艺术、影视创作中的IP题材和流量资源。
除此之外,在民间文化中,“天书”还包括一些字符、画符、符篆之类,诸如奇门遁甲、祝由术等。略似考古发掘出的某些字符一样难解。
这一类符号系统不能被忽视,更不能简单视为“封建迷信”而将之一棒子打死。而应该像考古学钻研甲骨文一样,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因为,其中一部分符号具有考古学、文字学的样本意义和密码线索,同时也可能具有更为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深藏其中的科学价值。
因此,需要多学科介入,梳理发掘,深入揭示,重新审视评估其价值。
所谓吹糠见米,去皮见心。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听光中文、光未央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使用
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tzsg.com/88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