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IT世界,在知识的湖畔探索吧!
互联网、IT 、金融、咨询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类。
以下说的外企,特指欧美外资。
先看我前几篇文章。
外企还值得进吗?
芬哥谈外企系列(一)外企除了总部还有哪些类型的公司?
昨天说了外企在中国几种类型的公司 包括总部(销售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工厂。有几个地方再补充一下。
昨天提到,一般说总部,默认就是销售中心。早些年的架构是从下上是这样分的
-
中国区
-
大中华区,也就是大陆、香港、台湾一起
-
亚太区,也就是东亚 + 东南亚
大中华区总部以前一般设立在香港,但随着中国大陆实力的增强,大部分外企把大中华区总部迁到上海,撤掉了中国区这个架构,或者等同于中国区吞并了大中华区。大中华区总裁大部分都是华人担任,但几乎都是港灿湾湾坡县人马仔之类的非大陆华人,本土大陆人非常少见。比如发表过非常著名的退休感言的前惠普大中华区总裁孙正耀就是湾湾。大中华区总裁这个职位抬头其实并没有实权,只是个兼职,相当于既然在中国开了公司,总得要有个代言人,处理一些公关事务或者法律事务。由于销售是外企在中国的主流业务,所以一般都是销售负责人兼任。
亚太区总部一般在新加坡、东京、香港、上海等地,现在逐渐都有往上海转移的趋势。
昨天说到总部(销售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工厂之间没有来往,这个其实不完全对。
以汽车行业为例。
总部(销售中心)和其他三大中心确实没什么往来,只要把东西卖好就可以了。
研发中心和工厂的联系还是比较紧密,工厂也有自己的设计部门,和研发中心对口,接一点研发中心吃剩下的骨头,然后消化传递给工厂。研发中心本身也是吃全球研发总部吃剩的东西,所以技术含量也不高。自从有一次和研发中心打过一次交道,对他们没什么好感。那一次从上海研发中心来了个号称高级工程师的四十多岁的男人,还很拽得很,但是实际发现他毛都不懂,没说过任何有营养的话。后来知道他以前在另外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做过,这大概也是他能够进来的主要原因(纯粹主管臆断)。
采购中心一般和研发中心在一起,开发新的供应商或者测试新的物料都要研发中心的工程师确认。采购中心只需要和供应商的工厂联系,不太需要和自己公司的工厂联系。芬哥所在公司是非汽车行业的采购中心,由于没有研发中心,所以把研发中心的活也都干了,苹果这种类型的采购中心也是一样。
工厂里,有项目经理直接和客户对口,和客户进行输入输出,不需要经过销售中心。工厂纯粹就是承担制造职能的,没有销售、没有采购。也有工厂有部分销售职能,但只处理报价和订单等商务活动,不涉及技术沟通。工厂通过物流部门直接和供应商联系,所以不需要采购。
再来谈谈外企是怎么工作的。
芬哥主要以外企工厂为例,因为对这部分比较熟悉。
产品众多的话,一般会按BU( business unit ,翻译成事业部或者不翻译)划分大部门,比如广州捷普电子既做打印机,又做手机,两个产品就会划分为两个不同的BU,像两个独立的公司一样。
由于本质上中国的BU是全球总部的BU的扩展,这样就形成了两种汇报机制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向全球总部BU汇报,另一方面向自己工厂的总经理汇报。类似于教育局既归当地市政府管,也归省教育厅管。这两种汇报一虚一实,虚就是说形式上,实就是实际上,不同公司孰虚孰实不一样。像教育局实线向当地市政府汇报(人事任命、财政等),虚线向教育厅汇报(规章制度、重要精神)。
李开复的回答里说得很好。
这样的双线汇报也被称为Matrix management(就是一个矩阵,每个人有一个横向老板,一个纵向老板)。这样的模式让每个负责人同时兼顾中国业务和全球业务。但是,也会带来不少问题。例如,对中国只是虚线汇报就会带来中国团队不团结、中国如果是实线汇报可能会被总部认为太不顾大局、中国总裁不知道每个业务在做什么、中国各部门负责人讨好外国老板或欺负外国老板不懂中国等。
谷歌中国到底是独立的公司,还是美国谷歌的一个办公室、一个部门? – 李开复的回答 – 知乎
一般外企的职位抬头是这样划分的
-
一线:初级职员(技术类technician商务类assistant) ->普通职员(工程师engineer, 商务类的analyst) -> 高级职员(senior engineer/analyst)
-
中层: 副经理/主管(assistant manager/supervisor) ->经理 (manager) -> 高级经理(senior manager)
-
高层:总监director -> 总经理(General manager)
-
全球高层: 副总裁( VP) -> 资深副总裁(SVP)-> CTO/CFO/ CMO -> CEO
刚进去的人,如果是本科毕业,是直接普通职员做起,专科毕业的一般都是初级职位。
中层这么多经理,不完全都有,看业务量,有的没有高级经理,有的没有有副经理。
一般BU的头都是总监级别。总经理就是一个工厂的厂长。
外企的人一般怎么工作呢?
首先,《杜拉拉升职记》里说的那么正式的orientation(入职培训)实际是不存在的。一般第一天上班就直接去办公室了,部门老大带你介绍一下本部门的同事,然后慢慢让你帮别人做一些辅助工作,最后再慢慢让你全部接手。简单的入职培训还是有,一般一个月一次,把这个月来的所有新员工召集起来,在会议室里花半天时间培训一下公司的介绍、组织架构、部门架构。所以不要指望公司的入职培训会教你多少工作上的内容。工作相关的培训也是有,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一次,每个人每年指定要完成多少培训课程,每次去要签到,上完课还有简单的考试(很容易)。工程类的培训有产品设计、产品工艺、解决问题工具、时间管理、项目管理等等,但是培训内容只是蜻蜓点水,不深入,还不如自己看书。
正式工作的话,每天相当一部分时间都在电脑前处理邮件,当然系统是英文版的,带有中文输入法,可以打中文和显示中文。微软的Outlook邮件系统是大部分外企的标配(也有用IBM lotus的),邮件一般以英文为主,如果对方是中国人的话,也可以选择发纯中文的,像我的话一般能发中文就发中文,最不爽有些人单独发给我也发英文,关键是英文还很烂,我一般就是用中文回,结果他还是发英文,我忍不住好教训一下他,用几个超纲的词组,他看不懂傻眼又打电话过来问是什么意思。我不觉得和中国人发邮件还发英文是职业的体现,纯属装逼,邮件就是解决沟通的问题的,和中国人当然是用中文最简单明了。
我工作过的外企的办公室类似于下面这种,用隔板把办公桌分开,每个办公桌上有个电话,打分机号可以联系人,分机号可以在outlook上查到,或者每个人的邮件签名里有。经理级别的人也是和大家共用一个大办公室,只有总监级别才有单独办公室。
总部的办公室要光鲜亮丽很多。互联网、IT、服装、化妆品公司的办公室都普遍比其他公司的装修得漂亮。
另外澄清一个地方是,不是所有的外企都有总部大楼,只有像飞利浦、微软这种有很多业务的公司才有总部大楼,还要放上显眼的公司logo。大部分外企只是租用一栋写字楼的几层作为总部而已,像苹果上海总部就只是在淮海中路环贸广场写字楼中的一层。
除了处理邮件外,平时最多的活动和国企一样,也是开会,各种项目会、部门会、沟通会,一般先在outlook里发出会议邀请,提前订好会议室。外企的开会还是有效率的,开完会最后是一定会总结会议的结果的,要指定一个人写会议纪要,然后邮件发出来给与会的人,开会过程大家还是很文明的,不吵架不人身攻击。反观很多国内企业,开会就是漫无目的讨论,无重点,离题太远讨论,甚至还吵架,最后开完也没有什么结果,属于为了开会而开会。
还有一种会议叫做workshop,中文翻译成研讨会,主要是处理部门之间沟通问题的。比如两个部门之间经常发生一些分工不明确导致的问题,那分别派代表过来,开一整天会,针对部门之间各自不爽的地方沟通一下,达成一些协议,定下规矩流程以后怎么做。
外企厂,大部分都是中国人,有些岗位比如项目经理、研发工程师(技术专家)是老外,有这些老外在的邮件,一般都还是发英文。开会的时候如果有这些老外在,先用蹩脚的英文讨论,实在是英文不够了,自己人用中文先讨论一遍,然后再用英文和老外说。
平时工作内容,除了处理本公司的事务,还要发邮件向总部的BU的人汇报工作,总部要了解当地的运营状况,还要给出自己的建议。
明天深度全面介绍外企工作。
预告
芬哥谈外企系列(一)外企除了总部还有哪些类型的公司?
芬哥谈外企系列(二)外企是怎么工作的?
芬哥谈外企系列(三)外企工作全面深度介绍
芬哥谈外企系列(四)外企的薪酬福利
芬哥谈外企系列(五)老板们的福利
芬哥,前某500强外企工程师,现某知名品牌外企高级工程师。擅长英语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也分享一些真实职场技能和感悟。对读者负责,对每一篇文章负责,更多精彩,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史蒂芬的专栏】(ID: stehouse),聊点英语和职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tzsg.com/63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