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IT世界,在知识的湖畔探索吧!
参考消息网8月3日报道英国《新科学家》周刊7月29日刊发题为《与人工智能共存》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人工智能发展得如此迅速,吸引的评论如此多元——有的见解深刻,有的歇斯底里,有必要清晰审视它所带来的风险和机遇。
首先要说的是,人工智能远不止最近引发喧哗与骚动的新一代聊天机器人。不同形式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解决了一些严肃的科学问题。研究人员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各个领域,从蛋白质折叠(从而为生物学带来革命性变化)、药物研发,到寻求具有商业可行性的核聚变。
预测显示,人工智能系统能增加整体生产率,将年度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提高7%。如果这一成果平均分配,可能让数以百万计人口摆脱贫困,提高生活质量。我们或许能充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来节省花在日常琐事上的时间,如果没有人工智能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些琐事麻烦又枯燥。
但人工智能也有风险。我们必须思考清楚的是到底应该担心什么。
帮助应对科学挑战
人工智能的威力不仅在于打造聊天机器人。事实上,几十年来,人工智能一直在悄悄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重大问题。
有些企业始终表现出利用人工智能解决现实问题的本领,其中之一是谷歌的“深层思维”公司。它最令人惊讶的一项成就是在蛋白质折叠方面。根据氨基酸序列来确定蛋白质的皱纹状构造是一个持续数十年的问题,研究人员往往要花好几年才能解开一个构造。“深层思维”公司去年宣布,在短短18个月内预测出科学界已知的几乎所有蛋白质的结构,从而改变了生物学。
人工智能还在与药物研发相关的问题方面取得关键进展。药物研发过程包括从实验室实验、计算机模拟、扫描、临床试验和健康记录中收集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数据。现在有多个项目利用人工智能将这一流程中的部分环节自动化。
此外,我们在努力应对世界最严峻问题之一——气候变化——时,也得到了人工智能的帮助。人工智能正用于创造出能效更高的汽车、计算机,甚至还有风力涡轮机。
最后,还有核聚变。尽管人工智能还没有真正解决这一问题,但正在提供帮助。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李·马吉茨说,现在核聚变反应堆已经是得到证实的概念,人工智能可能是概念最终成为现实的转折点。
拉动全球经济增长
目前这代人工智能将在未来5到10年怎样重塑世界和你的生活?
总的来说,预测者预计,人工智能将提高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生产率和增长速度。美国高盛公司今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10年内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拉动年度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相当于约7万亿美元的增幅。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阿维·戈德法布说,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焦虑的领域之一是就业,而且情况可能不同于之前几波自动化风潮。这一次,人工智能将挺进较高收入岗位。受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会计师、新闻工作者和网络设计师等白领劳动者。
然而这些岗位不可能彻底实现自动化。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运用。
学习怎么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职场中必不可少。
人工智能也可能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至少部分影响是积极的。我们有机会重新聚焦评估学习的方式,要学的不再是写好文章的能力,而是“更复杂的事物,如比较、批判、适应和细化”。人工智能还能提供教学新机会,助学机器人能与学生协作和辩论。
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与语音助手相结合,可能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加深入个人生活。
让日常生活更轻松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涌现出各种新形态——根据提示词生成文本、视频、图像和其他内容,我们现在有更多方法利用这种技术让自己的生活更轻松。
欢迎人工智能走进我们世界的方式之一是,看看企业怎么利用人工智能来提高生产力,让人工智能适应我们的需求。要给房东写一封棘手的邮件,却不知从何下笔?请教生成式人工智能吧。德国奥美公司的资深数字战略师克里斯蒂娜·菲利普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理想应用对象是“需要言简意赅、不带感情说明的现实事物”。
除了接手我们畏惧的任务,人工智能还有助于精简媒体消费。可以利用ChatGPT来总结长篇播客或YouTube视频,这样就能节省宝贵的时间。不过,一定要核实这些总结是否符合事实,再投入晚宴交谈。
说到晚宴,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能生成既有地中海菜肴又有印度菜肴的融合餐。创建包含配料、食谱和烹饪说明的清单。
结束漫长劳累的一天时,想用乱七八糟的东西拼凑一顿饭,生成式人工智能也能帮上忙。
要是想把吃的这些减掉,人工智能也能成为助手。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健身应用程序正在蓬勃发展,取代私人教练来负责你的日常锻炼,而费用只有私教的零头。
如果你有小孩,人工智能还能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今年早些时候,在线学习平台卡恩学院发布了一款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助学机器人,名叫Khanmigo,能生成小测验、协助完成作业,以及与学生就话题辩论。
如果这些听起来还是太像工作了,那来一场早就需要的休假吧——计划当然要让人工智能制作。超过45项人工智能服务一股脑涌出,提供个性化的旅行行程,帮助搜索能看到海景、对狗友好的完美五星级酒店。
未来会否具备意识
我们可以指出的是,上述人工智能已经表现出智识行为,这令人不安。支撑新型聊天机器人的大语言模型会编写计算机代码,而且似乎会推理。例如,它们能讲笑话,然后解释为什么好笑。它们甚至会做数学,写出的文章达到一流大学水平。
不过,仅仅是大语言模型的升级还不太可能引发意识,这些模型不过是强大的预测机器而已。更大的数据集和更复杂的回路会让这些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智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有过任何经历。
说到这一点,研究人员已经在尝试为人工智能重建经历。一种方法是将大语言模型注入能看能听的机器人身体。但葡萄牙里斯本大学认知学者、哲学家安娜·乔尼卡认为,这其实根本不是“经历”。她说,在成百上千万年里,我们的思维和身体是同步进化的。简单地把机器人和复杂的人工思维捏在一起,然后期待着出现意识,这是错误的做法。
然而深度学习先驱约舒亚·本希奥则主张,人工智能中已经出现了“原始的感觉和情感”,这是它们采取某些行动而没有采取另一些行动所获得的回馈。本希奥说,这种行为强化起初会创造出某种“先天驱动力”,类似于人类的生存本能。他说,人工智能正在接受更丰富的社会生活,没有什么能阻挡它们萌生出我们在社交生活中所经历的情感。
归根结底,认为人工智能会在多大程度上具备意识,取决于我们偏好哪种意识理论。只要不知道意识是什么,就没有可靠方法来检测意识。
或许,真正相关的问题并不是人工智能会不会有意识,而是我们为什么想让它们有意识。“我们不应该试图用我们的形象去打造机器,”本希奥说,“这样会更健康,如果我们想维持人工智能的工具身份,而不是让它们变成代理人,就像人类那样。它们扮演的社会角色和人类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会一样,因为它们本质上是不会消亡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tzsg.com/35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