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IT世界,在知识的湖畔探索吧!
第1章 人际关系的构成
1、亲密关系和泛泛之交至少在六个方面存在程度差异:了解(knowledge)、关心(care)、相互依赖性(interdependence)、相互一致性(mutuality)、信任(trust)以及承诺(commitment)。
2、文化标准是人们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石,它影响人们对人际关系的期望,限定正常人际关系模式。
3、巴塞洛缪提出的四种依恋类型:
4、依恋的双维度图:人们在忧虑和回避两个维度中的相对位置。
5、演化心理学:演化历经无数代塑造着我们的人际关系,潜移默化地使每个人都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Confer et al.,2010),有三个基本假设。
- 第一个假设,性选择使人类成为今天这样的物种(Flinn & Alexander,2007)。
- 第二个假设,演化心理学认为两性之所以存在差异,只是因为某种程度上他们在过去面临着不同的繁殖困境(Geary,2010)。
- 第三个假设,文化影响决定了演化形成的行为模式是否具有适应性-并且文化的变化比演化快得多(Kanazawa,2010)。
6、人际关系由每一个参与者的经历和才能组合而成(Robins et al.,2000),这些总和也许比构成它们的个体简单相加要大得多。
7、信任是双向的过程,同时受到你和伴侣双方性情的影响(Simpson,2007)。而且,它来源于你每天和伴侣不断付出以及不断接受的动态过程;信任是流动的过程而非静止不变的事物,它在你所有的人际关系中时起时落。
8、长此以往,明确而清晰的互动模式就能区分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类型(Zayas et al.,2002)。但是在任一特定时刻,人际关系可能是一种不稳定的存在,它是人类复杂互动活动变化的结果。
9、总之,人际关系是由多种影响因素构成的,其范围从当前文化的流行时尚到人类种族的基本属性,非常广泛。在这些一般的影响因素之外,还有很多个体独有的影响因素如人格和经验,它们有些是习得的,有些是遗传的。最终,两个来自同一星球,但在很多方面存在一定程度差异的人,开始了他们的互动。互动的结果或许令人沮丧,或许令人满意。但这种可能的互动结果总是让人着迷,这就是人际关系的构成。
第2章 研究方法
1、相关的存在意味着可能有很多不同的似是而非的因果关联。这里给出三条简单明了的可能性:
- X可能引起Y——在相似性和吸引力的例子中,知觉到的相似性可能引起了更多的喜欢。
- Y可能引起X——可能是喜欢上某个人让我们认为自己与他有许多共同点。
- 第三方变量可能同时引起X和Y,X和Y之所以相关的惟一原因是他们存在共同的影响因素。
2、发展性研究设计研究行为或事件随时间而改变的方式。发展性研究设计主要有三种类型。
- 横断设计(cross-sectional design),即比较处在不同人生阶段或者不同年龄人的发展过程。
- 纵向设计(longitudinal design),即对同一群人在一段时间里反复进行测量。
- 回溯设计(retrospective design),追踪事件的时间变化,问问人们过去的经历。
3、亲密关系研究最普遍的方法是直接询问人们的体验。人们的回答就是自我报告(self-reports),自我报告的获取形式有很多种:书面问卷、口头访谈、非结构性的日记(参与者随时记录心中所想)等。这些技术的共同特点是参与者要把自己的体验告诉研究者——研究者并没有亲眼观察到。
4、体验式取样(experience-sampling),它采用间断式的、短时间的观察,从而获取较长时间内实际发生的行为。在体验式取样中,当目标行为可能发生时研究者可以随机抽取若干较短的时间段,在这些时间段中,目标行为可能发生,研究者可能把观察分散在不同日期不同时间的几个阶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tzsg.com/109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