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IT世界,在知识的湖畔探索吧!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泰证券,方晏荷、黄颖、王玺杰)
低空发展新阶段,基建设计先行
政策再进一步,低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
低空经济政策进程趋于成熟,未来有望成为大交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自 2009 年我国首 次在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研讨会上提出“低空经济”的概念,我国低空政策发展经历了从“通 航经济”到“低空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 1)2010-2011 年,低空空域开放改革意见出台,要求以点促面分步骤推向全国,但 2012 年出台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并未纳入通航产业; 2)2015-2016 年,低空空域改革进入深化阶段承前启后的一年。此前 2013-2014 年通航飞 行审批流程已经大为简化,随着 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出台通用航空业发展指导意见, 通航产业发展、低空空域开放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才实质性加快推进; 3)2021 年至今,低空经济逐渐成为新的产业布局方向。2021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 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 经济、低空经济”,“优化枢纽布局,完善枢纽体系,发展通用航空,改善偏远地区居民出 行条件”,“推进通用航空与旅游融合发展”。2023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 2024 年 3 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将发展低空经济提升到了新质生产力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地位。 总结来看,我们认为当前低空经济发展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相比此前的通航经济,低空 经济发展在政策管理、产业定位上都明显提升了层次,因此对相关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地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深圳率先布局天空之城打造无人机之都。低空经济进入进一步推 广阶段后,2021 年以来各地纷纷出台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其中以深圳较为典型。 深圳市 2022 年就已发布《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 年)》(深府 办〔2022〕130 号),加速布局天空之城,推进低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构建支撑低空 经济的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 “四张网”;支持企业开展无人机末端智能配送、 旅游景区航线、生物制剂运输服务等试点,同步建设无人机空管服务系统。 2023 年深圳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年底七部门联合出台《深圳市支持低 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鼓励完善低空经济产业链配套、技术创新、扩大低空飞行 应用场景,支持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和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取证。对获得中国 民航局颁发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并在深圳经营的低空经济企业给予奖励,其中,eVTOL 航空器 1500 万元,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 500 万元,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 300 万元。据《关 于深圳市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4 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深圳计 划在 2024-2025 两年合计投入 500 亿,主要用于低空产业的基建、软性系统(如低空运行 监管平台)以及各区产业促进政策等方面;2024 年深圳市内无人机航线要超 180 条、载货 无人机飞行量超 100 万架次,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 1000 亿元。
2024 年 3 月以来,江西、安徽、浙江、江苏、重庆、北京等地接连出台促进低空经济产业 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其中 5 月北京发布《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4-2027 年)(征求意见稿)》,提出面向全国,走向国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力争 通过三年时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 5000 家,低空技术服务覆盖全国,低空产业国 际国内影响力和品牌标识度大幅提高,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低空产业体系更 加健全,在技术创新、标准政策、应用需求、安防反制等领域形成全国引领示范,带动全 市经济增长超 1000 亿元。北京作为我国政治中心,其发布政策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具有较强 的带头示范作用,有望带动全国其他地区相关政策加速出台。
低空基建空间广阔,智能化/协同性要求提升
低空经济是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 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所谓低空空域,通常 是指地面上方不超过 1000 米的空间,但根据地区差异和需要,高度可扩展至 3000 米。在 空域政策、经济政策、行业政策等多重政策支持下,我国通用航空业持续快速发展,低空 经济领域企业增速快。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2022 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截 至 2022 年底,中国拥有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传统通用航空企业 661 家,获得经营许 可的无人机通用航空企业数量达到 15130 家。
低空经济市场发展潜力大,有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低空经 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 年中国的低空经济市场达到 5059.5 亿元,同比增长 33.8%。随着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未来市场规模有望高速增长,据其乐观预计,2026 年中 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达到 10644.6 亿元,2024-2026 年 CAGR+28.1%。 在基础设施方面,以通用机场为例,根据中国民航局于 2024 年 3 月 29 日举行的新闻发布 会介绍,自 2016 年推进通用机场行业管理改革以来,机场数量得到快速增长,由政策发布 前的 61 个发展到目前的 453 个,改革成效明显。
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别是原料及设备部件、基础设施与总装集成和下游应用领域。 目前低空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跨越关键时期,在有效政策推动下,预计未来市场发展空间 广阔。与低空经济配套的低空设施建设、低空经济规划、低空智能融合与软件研发等也将 受到带动。低空经济产业链涵盖多个领域,其中,上游包括航空材料、航空部件、航空发 动机、航空航天系统;中游涉及基础设施和集成制造,基础设施方面涵盖服务站的规划设 计咨询、机电安装和飞行信息系统等环节以及通用机场的土建施工和空域管控系统,集成 制造主要包括无人机、传统飞行器、eVTOL 等;下游主要是应用场景领域,涵盖了运营租 赁、维修保障以及“低空+”的多个细分场景。
规划设计先行,基础设施板块或将率先受益。目前低空经济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规划设 计咨询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石,涉及对飞行路线、安全管理、技术需求以及合规性的综合考 量,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低空政策咨询、发展战略规划、空城规划标准制定、体制机制 构建以及低空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等,对于预防潜在的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以及确保项目 符合政策和市场需求至关重要。而基础设施板块是将规划愿景落实的关键步骤,包括通用 机场和其他起降场的物理设施,以及低空飞行所需的通信、导航、监视和气象监测信息基 础系统,以及数字化管理服务系统等,这部分越早的投入和建设,越能够加速整个产业链 的发展,为上游的飞行设备制造商和下游的运营服务提供商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和价值。
以深圳宝安区为例,其 2023 年 7 月就出台了《深圳市宝安区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 案(2023-2025 年)》、《深圳市宝安区关于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并于当年 10 月将低空经济纳入深圳“20+8”产业集群。根据其提出的“1+3+N”发展格局和行动计划, 将在深中通道门户区谋划建设低空经济未来中心,并在深中通道门户区、燕罗片区、大铲 湾片区分别规划布局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低空经济制造产业集聚区和公共服务中心,以 及 N 个应用场景和基础设施;到 2025 年,网格化布局 100 个以上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 开通 50 条以上无人机航线。 由宝安交通集团牵头承接了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低空场景应用示范、产业能级拓 展、产业生态培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2023 年 12 月 26 日,全国首个标准 化建设的城市空中交通运营示范中心在深圳宝安落成,包括起降坪、机库、指挥调度中心、 候机区、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建成后由明澜低空公司和亿航智能合作运营城市空中交通 业务。2024 年 5 月 6 日,宝安低空经济产业公共服务中心揭牌,同步启用无人机系统应用 测试基地,力翎(深圳)航空有限公司(德国 Lilium)、深圳市圣翔低空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浩 孚科技有限公司等 10 余家单位意愿进驻,初步形成低空经济产业聚集效应。2024 年,宝 安将以燕罗工业园为载体,全力打造覆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运营保障等多元业态的宝 安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新增设备房、连廊、电梯等园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 服务,活化现有产业空间,为低空经济领域的机构和企业提供展示和办公的空间。
基础设施建设包含多个领域和环节,市场规模有望达 2300-4000 亿。从基础设施板块来看, 业务主要包括物理基础设施(如起降场等)、信息基础设施(如低空 5G 智联网能力建设)、 数字化系统(如低空服务管理平台)等。据苏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以太仓市民用无人 机试飞基地建设和服务项目为例,该项目计划总投资 2650 万元,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总体方 案研究及其他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低空服务管理平台以及低空 5G 智联网能力建设,预算 投资金额分别为 270/350/950/1080 万元,其中基建平台建设费用占比超七成。 分业务看:①基建平台建设费用约 5 亿/示范区,短期 20 个示范区规模达 100 亿,全国来 看规模有望超过 300 亿;②通用机场中直升机场/跑道型机场平均投资额为 3000 万/5 亿元, 据民航新型智库,2023 年末全国 451 个通用机场,2030 年预计达到 2058 个,新增约 1600 个,按照现有直升机场和跑道型机场数量比例估计,二者分别新增 1000/600 个,规模可到 3300 亿,短期建设规模预计占六成,约 2000 亿;③据各地低空发展政策,我们估计全国 长期起降点建设量 6800 个,短期 4000 个,大中小型数量比例 1%/33%/66%,据 IDEA 专 家测算,大型起降枢纽投资在 2000 万到 5000 万之间,中型起降场投资在 1000 万到 2000 万之间,小型起降点投资在 100 万以内,预计这部分投资规模短期近 250 亿,长期超 400 亿。综上,低空前期服务业务市场规模短期超 2300 亿,长期超 4000 亿,其中通用机场和 起降点建设占比较重,辅助类基建次之,规划设计业务相对规模较小,但可更快拿到市场 红利。
以上我们对市场规模的测算仅限于对低空经济基建平台、通用机场和起降点的测算。根据 我们对地方低空产业的相关梳理,目前各地在低空产业园投资方面较为积极,且投资规模 较大,主要因为还包括制造业产业基地建设等内容,短期也有望成为低空基建的投资重点。 若按低空产业园的总投资规模估算,将大大超过我们上述市场规模测算。
规划设计先行,综合设计院有望受益
前期规划设计单个订单规模较小但落地较快,中长期预计全国市场规模有望超 40 亿。从规 划设计板块来看,业务主要涉及规划设计、政策咨询、标准制定、航线规划等。不同等级 城市相关投资规模存在较明显差异,根据各地招投标情况判断,直辖市/副省级城市以区为 单位编制较多,预算较高,其他地(县)级市更多以市为单位开展规划设计。据我们对全 国各地方低空政策的梳理,已经披露政策规划的区域中包含 5 个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分别 是重庆、广州、深圳、成都、南京,这类地区的低空规划设计费用标准大概在 200 万/下辖 区,政策咨询/标准制定约 150 万/下辖区,航线/起降点规划在 150 万/下辖区,上述地区下 设约 69 个行政区,合计规划设计费用约 4 亿元。此外,其他披露相关的地区有湖南、福建、 安徽、广西、辽宁、黑龙江、河南、西藏 8 个省(自治区)和芜湖、苏州、珠海 3 个地(县) 级市,这类地区的低空规划设计费用我们按照 200 万/市,政策咨询/标准制定 150 万/市, 航线/起降点规划在 150 万/市的标准测算,合计规划设计费用约 5 亿元。若放眼全国,直辖 市/副省级城市共有约 213 个下设行政区,其他地(县)级市 666 个,合计近 45 亿元。综 合来看,规划设计业务短期市场规模在接近 10 亿元,若推广到全国,长期市场规模可达 45 亿,按总投资 4050 亿元计算,取费率在 1.23%左右,与现有勘察设计行业取费率较为一致。
设计市占率提升空间大,挖掘真护城河
规划设计细分领域众多,十家上市公司经营差异大
工程规划设计范围广泛,细分领域众多,综合考虑公司财务数据的时间长度和经营可比性, 我们选取了十家已上市的基建设计龙头公司进行比较分析,分别为深城交、深水规院、华 设集团、苏交科、地铁设计、设计总院、甘咨询、设研院、勘设股份、中衡设计。
勘察设计行业属于知识、劳动密集型行业,工程勘测设计行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相较于传 统建筑施工更加轻资产化,主要以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服务为主,无需投入或租赁大量的固 定生产设备,因而人力成本占比较大。以我们选取的 10 家上市设计公司为例,2018-2023 年资产负债率均值为 51.0%,且 2021 年以来显著下降, 2023 年 10 家公司平均资产负债 率为 48.7%,较 2022 年末下降 0.7pct;8 家上市设计公司(甘咨询、勘设股份未披露人力 成本情况)2018-2023 年设计业务人力成本占其营业成本的比例均值为 40.7%,且 22-23 年呈现下降趋势。
考虑到勘察设计较少涉及商品采购、劳务雇佣活动,因而工程设计企业资金垫付需求和融 资压力相对较低,同时设计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且收费有一定的取费标准,因此盈 利能力相对更强,整体财务状况相较传统施工企业良好。10 家上市设计公司 18-23 年平均 毛利率为 34.2%,近年始终维持在 30%以上,23 年平均毛利率为 33.6%,相比 22 年提升 1.6pct,其中 23 年华设集团、深城交、地铁设计毛利率较高,中衡设计和深水规院毛利率 相对较低;净利率角度,18-23 年平均净利率为 11.7%,23 年为 8.5%,近年来整体呈下降 趋势,其中 23 年地铁设计和设计总院净利率相对较高,10 家公司仅深水规院出现亏损; 现金流角度,18-23 年平均收现比为 89.9%,付现比为 52.0%,收现比显著高于付现比, 整体经营现金流表现较为优秀。
但在我国现有发展模式下,设计院的人均年创收规模可能有一定的天花板。2018-2023 年 10 家上市设计公司人均创收较高的为地铁设计、设计总院,2023 年均在 120 万元以上, 其中设计总院近几年提升较为明显;其他大部分公司的人均创收在 50-70 万元/年之间。人 均创利方面,2023 年人均创收较高的设计总院和地铁设计人均创利均在 20 万元/年以上, 华设集团和深城交 2023 年人均创利分别为 11/8 万元/年,其余公司则基本在 5 万元/年以下, 其中勘设股份和设研院 2018-2021 年人均创利均高于 10 万元/年,但 2022 年以来迅速下滑。 从员工学历来看,甘咨询、苏交科、勘设股份的硕士以上员工占比和人均薪酬相对较低, 其人均创收和创利也相对较低。以上比较反映出交通基建设计院的规模普遍要高于建筑和 其他领域勘察设计行业的人均创收规模;且高学历员工占比更高的企业,其人均创收/创利 规模也要相对更高。 我们认为,若设计院的中长期收入增长依赖于人员规模的相应增长,并不能体现公司成长 的乘数效应,即公司收入规模的增长必须依赖于相应的人员成本增长,长期来看并不是个 好生意。反之,类似海外的小规模设计院,不仅品牌效应突出,而且人均创收规模大、回 款情况良好,虽然不上市,但仍然会占据相当大的市场。而国内部分设计院通过 EPC 或者 大幅扩招人员的形式,虽然短期一度有利于做大收入规模,但在需求不确定情形下存在较 大的可持续发展风险。此外,受 2023 年全球 AI 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正 在密切关注其对设计院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未来替代的可能性。
在近年市场化竞争加剧背景下,业主对于工程设计企业的科研和技术实力愈发看重,使得 工程设计企业更加重视并加大科研投入。2018-2022 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科技活动 费用支出从 1178 亿元增长至 2594 亿元,年复合增速 21.8%,拥有的专利数量从 20.2 万项 增长至 47.3 万项,年复合增速 23.7%。从 10 家上市设计公司研发费率角度看,18-23 年 平均研发费率为 4.7%,23 年研发费率为 5.1%,近年均呈现增长趋势。
2023 年 10 家上市设计公司中除了勘设股份外其他 9家设计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均大于 1, 反映出设计行业处于项目前期业主资金情况较好回款较为及时的特点,其中深水规院和地 铁设计两家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明显高于其他企业,尤其是深水规院近三年均在 20 以上, 一定程度上也与近几年增长较快的水利投资相互验证。从变化趋势看,2018-2021 年 10 家 上市设计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多呈上升趋势,但 2021 年以来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甘咨 询和深城交应收账款周转率相比于 2018 年下降较为明显,或与公司业务结构变化有关。 应付账款周转率方面,2018-2023 大部分公司应付账款周转率呈下降趋势,其中 2023 年地 铁设计、甘咨询和深城交应付账款周转率大于 2.5,其他公司则在 0.8-2.0 之间。应付账款 周转率下降体现了设计公司对于上游占款能力的提升,但也意味着未来支付的压力较大。
高端资质稀缺,区域壁垒仍存
近年规划设计行业出现一定的规模化趋势,但整体仍然分散。根据住建部发布的《2022 年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2022 年参与住建部统计的有 27611 家勘察设计企业,其中 工程勘察企业2885家,工程设计企业约24726家,预计行业内工程设计企业总数超出25000 家。2022年勘测设计企业合计营业收入89148.3亿元,净利润2794.3亿元,净利率约3.1%。 我们估算业内企业平均年产值仅约 3 亿元(含工程总承包收入),近 5 年复合增速约为 13.4%, 平均年盈利约 1012 万元,近 5 年复合增速约为 5.5%,呈现企业规模上升趋势。 其中,工程勘察收入 1077.7 亿元,同比-2.3%;工程设计收入 5629.3 亿元,同比-2.0%, 若以前述十家上市设计公司 2022 年收入合计计算,市场份额仅约 4%,行业格局十分分散。
以低空基建规划设计来看,民航工程设计资质稀缺,地方性设计国企有望受益。目前国内 工程设计民航行业资质稀缺,拥有资质的企业能够享受相对的市场优势和经济红利。根据 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具有工程设计民航行业甲级资质的企 业共有 3 家,分别是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建设集团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此外具有乙级资质的企业 17家, 集中分布在北京和广东省。在前期规划咨询业务领域,具备民航相关经验的设计院将有机 会承接政府低空经济相关产业研究等相关规划政策咨询项目,核心优势体现在区位优势和 专业资质,依托属地优势和项目经验,抢占业务先机。
短期地域特征仍然较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有望逐渐打破区域壁垒。目前, 设计咨询行业的管理仍呈现出多头管理的局面,由国家发改委管理工程咨询,由住建部归 口管理全国勘察设计,由商务部管理涉外工程设计和工程承包,由国资委和多个专业部门 (如水利部、交通部等)及各省、市、自治区分别对各自所属的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单位实 现归口管理,一定程度导致地域割裂,区域壁垒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集中度提升,2023 年 10 家设计企业中仅苏交科的江苏省内业务收入占比低于 60%且低于省外业务,近三年行 业内各家公司省内业务收入占比大多处于提升状态。我们前文统计也显示,短期低空经济 发展仍然呈现出各地“千帆竞发”的态势,考虑规划设计行业仍然存在较强的地域特征, 因此当地规划设计龙头有望占得先机。
纯规划设计类订单短期对设计企业收入拉动有限,关注综合性更强的基建项目落地。根据 我们统计,目前部分设计企业已在多个领域参与低空经济相关项目,其中深城交主要参与 低空经济前期的规划和标准制定,同时其作为联合体中标了“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一期工程”;设计总院作为安徽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的智力支持单位,参与了 多个通用机场的设计咨询;华设集团依托北京民航院+公司本部+中设航空,形成了从行业 规划、标准政策研究,到通用航空及配套设施设计咨询,再到综合管控平台建设及无人机 行业落地运用的低空经济业务格局,中标了多个低空经济相关项目。 根据我们测算,低空经济规划设计类单个订单合同额在 200 万元左右,短期总市场规模在 10 亿元左右,而我们选取的 10 家上市设计公司 23 年平均收入为 28 亿元,因此纯规划设 计类订单对设计企业的收入拉动较为有限,但低空经济综合管控平台等基建项目无论是在 项目规模还是能力要求上都更高,我们认为需要重点关注这类项目的订单落地。 根据我们前文对低空经济相关项目的招投标统计,单体规模较大的综合性低空基建项目有 深圳的“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5.2 亿)、武汉的“东湖高新区低空共 享无人机应用示范区建设项目”(2.9 亿)和“华中智能飞行器产业基地项目(一期)”(4.8 亿),中标单位分别为深城交、普宙科技、中建一局和中衡设计,其中设计公司是主要中标 或牵头单位。相比于低空规划设计业务具有较强的区域属性,我们认为低空综合型基建项 目的壁垒更高,涵盖了交通、通信、软件等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建能力要求,对总包 方的综合能力提出考验,具备软硬件及跨行业资源整合能力的设计企业有望具备领先优势, 且这类基建项目的单体规模相对较大,若能落地相关项目,则有望对企业收入产生明显的 拉动。
短期政策资金支持大,长期有待理顺商业模式
政府资金专项支持先行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其前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及资金支持。 2023 年 12 月,深圳市 7 部门联合印发《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 绕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鼓励技术创新、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配套环境四 个方面提出 20 项具体支持措施,其中包括了多项资金支持,最高可达 5000 万元(对低空 经济企业新增项目总投资额达到 5 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投资项目或上市公司本地工业投资 项目,按不超过项目实际发生的固定资产总投资费用的 20%、给予不超过 5000 万元的资 助)。 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家及市政府对低空经济的发展规划,区级政府也接连抓紧制定了相关 的实施细则,通过专项资金的形式支持低空经济发展。2023 年 10 月深圳龙岗区发布《深 圳市龙岗区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关于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实施细则(征求意 见稿)》,明确了支持建设低空先进技术应用平台、支持建设专业化研发平台载体、支持整 机研制项目落户、支持低空核心部件和关键材料企业落户、鼓励企业加大投资、支持开设 载人航线服务、支持低空智能物流体系建设、支持无人机综合测试基地建设运营、鼓励开 展低空检测认证服务、鼓励购买低空经济险种、支持举办低空行业会议与学术论坛、支持 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等扶持政策的范围、标准和审核方式,扶持方式主要为资金扶持,其中 支持建设低空先进技术应用平台方面最高给予 4000 万元资助。
类似的,2024 年 4 月深圳南山区发布《南山区促进低空经济发展专项扶持措施》,对引培 低空经济产业项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低空飞行和综合服 务业、支持低空经济企业走出去、加大低空经济金融服务支持等六方面内容,明确了有关 扶持标准,最高可获得 1 亿元奖励。其中,基础设施方面,对参与建设低空信息基础设施 (低空 CNSD 通信/导航/监视/反制、气象监测、数字底座、监管调度平台)、地面配套设施 (低空航空器起降、备降、停放、智能起降柜机、充换电及公共测试场等)以及全空间无 人系统相关基础设施的企业,按照实际建设费用的 50%进行一次性补贴(不包含航空器采 购及软件系统),单个项目补贴不超过 100 万元,单个企业每年不超过 500 万元。 除此之外,根据各地政府,2024 年以来已有多个低空经济相关项目被列入其当年重大项目 计划清单中,其中重庆市 2024 年有 11 个低空经济产业项目被列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名单。 对于重点建设项目,各地政府也有相关的专项资金支持,2024 年 3 月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下 达 2024 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专项资金(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资计划(第一批),对 于省级重点项目“广东省低空飞行省级综合飞行服务站”给予 300 万元资金支持。
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孵化和培育
除了专项资金,各地地方政府还通过出资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的形式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2024 年 1 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举行 2023 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竣工投试产暨 亿航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全球商业首飞演示活动,资金规模达 100 亿元的广州开发区、黄 埔区低空产业创投基金也在本次活动上正式签约。同时,2024 年 3 月江西共青城市推进低 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共青城市低空经济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提出要依托共青城私募基金小镇撬动社会资本,组建 50 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专 项基金,为低空产业项目进行资本赋能。 据我们统计,2024 年 4 月以来已有安徽芜湖、江苏苏州、山东日照等三个地区成立了低空 经济产业投资基金,注册资本分别为 10 亿元、6 亿元、0.5 亿元,我们认为政府出资产业 投资基金可以综合运用参股基金、联合投资、融资担保等多种方式为项目提供支持,相比 于政府专项支持和补助更加灵活,有助于更快推进低空经济项目落地建设以及相关低空产 业前期的孵化和培育。
地方政府/城投积极参与和投入
地方政府及城投在前期规划及项目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据我们统计的截至目前的低空 经济相关招投标项目,前期规划、战略研究及标准指定等项目的招标方基本为地方政府, 而具体的试飞基地、示范区、产业园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招标方大多为地方政府城投公 司或交通投资集团,因此可以看出当前低空经济项目仍以地方政府牵头和主导。 我们根据企业预警通不完全统计,截至 24 年 4 月底全国已有不低于 26 家低空经济产业发 展相关的央国企,地区涵盖北京、天津、广东、海南、江苏、浙江、安徽、辽宁、吉林、 四川、山西、山东、湖南、福建、江西、陕西、河南等多个省市,控股股东大多为地方政 府城投公司、交通投资集团或通用航空公司,注册资本大多在 1000 万-5000 万之间,最高 为 4.1 亿元。我们认为通过地方政府及城投公司牵头成立产业发展公司的形式,有助于快速 整合当地资源和资金,推进当地低空经济相关产业及项目落地。
社会资本决定低空项目长期可持续发展
社会资本未来有望深入参与低空经济产业,共同推动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2023 年 12 月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并于 2 月 1 日起实施,作为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专项法规,其中提到:“支持社会资本依法参与 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鼓励社会资本建设的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共享”、 “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低空经济产业投资”以及“鼓励社会资 本通过直接投资、融资租赁等各种方式参与低空经济产业投资”。我们认为短期来看,低空 产业的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仍然有待观察,但政策放开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有望激发民 营资本的投资热情,拉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活力,且共享的方式有望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2024 年 3 月深圳市龙华区发布《龙华区低空经济试验区 2024 年度建设方案》,建设方案第 一批项目建设计划表中共列项目 27 个,投资总额 21.6 亿元,其中包括协会等社团组织在 内的民间投资项目为 24 个,民间投资金额为 20.8 亿元,占比分别达 88.9%/96.4%,社会 资本成为本次项目建设的主力。
应用场景及商业模式多样化,但落地完善仍需时间。据深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目前深 圳已开展多项低空经济示范应用场景。其中罗湖区发布罗湖医院集团 2024 年度医学检验样 本“低空+地面”运送服务项目,宝安区发布宝安区中心血站低空经济示范应用场景-无人机 血液运输服务,项目规模分别为 135.85 万元和 340 万元,中标单位均为江西丰羽顺途科技 有限公司。同时,24 年 4 月重庆发布 1000 万元低空飞行消费券,适用于运动驾驶执照培 训、地面航空体验、直升机低空游、双人跳伞体验、滑翔伞、短途运输等飞行项目。我们 认为早期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开发将以试点+项目体验的形式进行,成熟的商业模式仍需等 待相关标准规划及基础设施的完善而逐步落地。
低空运营管控平台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参考民航产业发展,航空运营公司负责协 调上游飞机制造商及机建燃油供应商,中游机场及保障业务公司,以及下游民航旅客的需 求和利益,根据民航局数据,2022 年我国航空公司收入 3365 亿元,占民航总收入比重为 53.2%,航空运营公司是民航产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承载方。 我们认为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同样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以南京为例,南 京低空试验区形成了“一中心两平台多场区”的低空经济产业架构,其中低空服务管理平 台可提供军民地三方协同的低空空域协调管理服务与无人机飞行服务能力,为城市低空空 域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安全管理提供支撑;低空智联网平台集 5G 低空网联通信、高精度位置 服务、大范围多源监视、低空气象服务于一体,为 600 平方公里覆盖范围内的无人驾驶航 空器飞行活动提供高质量的低空保障条件。据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南康区低空管控 综合平台建设项目”拟投资 1.95 亿元,搭建无人机低空公共航路规划与仿真验证系统、5G 全域高空监控网络系统;组建对空基站网络,提供覆盖南康区空域的无人机飞行 5G 信号网 络,为地方航路网规划及行业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验证及评估,并耦合中国民用航空局无 人机运行管理系统(UOM),加快无人机低空公共航路建设进程。该项目拟通过公开招标的 形式招标,我们认为具有软硬件+运营综合能力的企业有望参与其中。
“设计+运营”是设计企业中长期参与低空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我们认为低空经济快速发 展将为规划设计行业带来一定的增量,但本质上并未解决该行业的商业模式痛点,包括低 集中度、人效天花板和可持续现金流等问题,因此长期可能制约其板块估值提升。由于低 空经济相比于传统的民航产业开放程度更高,无人机运营企业、物流企业以及各类规划设 计企业均有可能参与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行业竞争也可能制约低空规划业务 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提升。 考虑到规划设计企业从规划端就已介入低空基建,有着天然的业务入口,我们认为通过参 与低空服务管控及监测平台运营或将成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方向之一。据各公司公开披露的 投资者调研纪要,深城交拥有支撑实现低空城市级各应用场景落地的“低空数字化管服平 台+新基建一体化交付+全过程咨询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可提供面向产业持续导入的“投 建营”一体化运作模式;华设集团积极拓展省市系统建设、无人机运维等业务领域,致力 于提升项目后期运营服务水平,并开发多元化应用场景和服务飞行操作;苏交科与联合飞 机集团签署低空经济合资项目,提供包括低空经济领域政策与产业发展全过程咨询、低空 飞行运营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低空基础设施与飞行管理平台投建管运一体化解决方案等 技术服务。我们认为从前端的规划设计切入到后端的运营维护是当前设计企业发展低空经 济的重要方向,有望为设计企业的中长期发展带来重要支撑。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tzsg.com/95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