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IT世界,在知识的湖畔探索吧!
编辑导语:拆解产品能让产品经理保持“产品感”和“产品思维”。本文作者对红包产品模块进行了拆解,对具体操作流程、可复用的点都一一展开了梳理分析,并总结了几点实用拆解方法,供大家一同参考和学习。
在工作中变成了我“传输文件”和“截图识字”的工具了。这两天,在上调研了下几个问题,给别人发红包作为感谢时,猛的发现,红包也太好玩了吧……
回头翻了下历史版本(iOS版)迭代记录:
- 【版本V5.4(2015-02-02),上线红包模块】
- 【版本V6.1.0(2015-12-11),上线口令红包】
- 【版本V6.6.8(2017-01-14),空间上线问答红包】
- 【版本V7.3.5(2018-01-20),视频通话新增表情红包】
- 【版本V8.1.0(2018-07-26),新增成语接龙红包玩法】
- 【版本V8.1.3(2018-08-30),新增画图红包】……
(PS:拆解产品套路之运营体系——梳理产品的历史版本迭代记录,可以发现产品的迭代轨迹是怎么样?模块的重心发生的变化,建议产品经理拆解产品/模块按照这种模式。)
红包作为一个已上线6年的基础功能,定位实时在发生变化,用户数据在红包功能上线后并没有收到多大的关注。但是新玩法(成语接龙和画图红包)的推出,迅速在年轻受众用户之间刷屏。从模仿微信红包到场景多样化,每次迭代都会经历多次打磨和思考,John抛砖引玉的帮大家来分析下:
无论是微信红包还是红包,上线初都承担着抢占移动支付份额的重任,随着移动支付渗透率的日趋饱和,红包逐渐变成了社交生态中的社交组成部分。
相比于微信红包和支付宝红包来说,红包的用户群体更年轻化,90后整体占比接近80%。如下图所示:
所以再回头看看红包的迭代记录,可以大胆的猜测:无论从用户群还是红包新增的玩法上,一直遵循的路径是更社交化和娱乐化。
(PS:拆解产品套路之用户画像和行业——用户和产品特性决定了模块后续的发展方向。这也是在拆解过程中需要关注产品的用户画像的原因。)
目前红包主要可以发这六种红包:
(PS:拆解产品套路之模块功能清单——需要把模块的功能类型梳理出来,注意,尽量的完善下功能类型的说明。)
作为“疯狂拆解人”,John把这几种红包体验了下:(普通红包就不再说了哈)
发红包的流程为:在指定人/群设置红包金额+设置题目→塞钱发出去。比如下图为接龙红包的发红包流程GIF:
拆红包流程为:打开红包→输入答案→系统判定→对(得到红包)/错(继续答题)。比如下图为接龙红包的拆红包流程GIF:
由此,汇总下接龙红包发和拆的核心流程:
然后通过红包功能的多场景可以有效的整合。比如红包的模型可以梳理为:基础红包+互动性=红包模型。(这里的互动性可以理解为:节日、搞笑、回答、竞猜……)
(PS:拆解产品套路之核心流程和特色交互:我们在拆解模块/特色的功能点,一般可以通过这两个点去拆解:核心的功能流程——梳理功能输入和流出向,从开始到结束的形成路径;
特色的交互——相比来说,用户量大的产品一定有很多交互细节值得我们学习。比如接龙红包中,用户点击领取红包,小浮层出现并展示下一个接龙成语的拼音,给予用户一个快速提示。)
至此,最后可以形成流程模型:
如果你看到这儿,相信你对红包已经拆解的很清楚了。剩下的就是处理逻辑和边界情况了。
(PS:这儿是产品经理最后在产品中自我沉淀的。通过拆解某个产品/模块,背后的原因我们去究其根,探其底。也就达到目的了。)
针对于产品的一点思考:
(1)红包的功能和界面展示都是非常简单的。为什么我们没有想到呢?——其实细致的去分析以上的红包界面,都是遵循【基础红包框架+设定红包类型】,所以我们在做产品时,一定要先去梳理清楚框架,梳理框架的同时,未来关于该模块的迭代(2~3个版本)规划应该一并计划。还要和技术沟通清楚,因为后续涉及到改框架就麻烦了……
(2)红包场景来源于用户画像的探究,我越来越佩服腾讯的“10/100/1000法则”——每个月做10个用户访谈,阅读100条用户发布内容,收集1000个用户反馈。针对于B端产品呢?——每月做10个客户访谈,阅读100条客户新闻,收集1000个客户反馈。在此基础上做有效整理,2个月后,你会发现用户需求已经堆积如山。肯定你会说了,没有这么多用户怎么办?搭建核心用户群/客户群,和运营一起做好引导和维护,你会发现需求反馈如流水……(尤其是B端产品,因为和客户的利益相关)
(3)所有的功能都是为核心流程做服务的。John一般会把基础模块梳理出来,这些基础模块做核心程度排序,新迭代的功能归属于哪些模块,能否为核心模块服务?承担的角色是什么?这样方便做OKR根据重要优先级即插即用,做好版本规划。比如红包模块承担的是社交活跃度的关联,此时并非核心模块,而聊天动态类型的红包就恰好承担了这一角色。
这里John总结一下快速拆解产品/模块的核心点:
1)产品功能清单——把要拆解的产品/模块对应的功能和分类用Xmind梳理出来,如果有多个产品对比,可以做一个功能对比图,方便更清晰的展示:(如下图)
2)运营体系清单——看产品关于该功能的历史迭代记录是怎样的?可以有效的梳理该功能的产品和运营方案是怎么配合的?历史迭代记录就像该功能的成长史,从出生到成长经历了什么?
3)功能/模块的核心流程和特色交互——拆解产品来说,需要梳理的事核心功能的流程以及其他模块是如何为该流程服务的;拆解功能点和模块,梳理的是该功能的输入和流出流程。用流程图输出,特色的交互可以录制视频。方便后续理解。
4)拆解后的总结和思考——毕竟拆解后,是给自己看的。把当前的细节全部整理清楚以及加上自己的思考后,当有天需要用到该模块,你会发现事情就变得很轻松了。
因为在拆解的过程中,你真的能做到和该功能的产品经理对话,能为你在做自己的产品提供很多灵感。
以上就是John的拆解,希望能帮到您。
作者:John,产品狗一枚,微信公众号:产品狗聚集地。
本文由 @Joh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 CC0 协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tzsg.com/92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