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IT世界,在知识的湖畔探索吧!
在阅读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这样可以与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同时提升您的参感,小编也会持续更新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冷紫葉
米夏克的生平介绍
阿道夫·米夏克(Adolf·Misek,1875—1955)出生在捷克的一个音乐世家中,父亲是当地有名的管弦乐队指挥。
受家庭环境影响,米夏克自幼便接触音乐,并在十五岁时前往维也纳音乐学院,跟随当时欧洲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弗兰兹·西蒙德尔教授学习低音提琴。1898年,23岁的米夏克顺利从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并立刻被维也纳宫廷管弦乐团聘用,并在四年后同时任职于维也纳爱乐乐团,担任低音提琴演奏家。1910年后,米夏克在维也纳当地的一所音乐学院任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米夏克立刻辞去在维也纳的工作回到自己的国家。在1920年—1934年间,米夏克任职于国家歌剧院担任乐手与低音提琴独奏家。退休后,米夏克作为作曲家,潜心于低音提琴的教学与音乐创作,他于1955年10月20日在布拉格去世。
米夏克一生都钻研于低音提琴的创作,为后世留下了诸多作品,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乐曲包括《米夏克A大调第一奏鸣曲》、《米夏克e小调第二奏鸣曲》与《米夏克F大调第三奏鸣曲》、《抒情的传说》、《波罗乃兹舞曲》等。
米夏克第一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米夏克是19世纪浪漫主义后期的低音提琴发展中的代表性人物,是捷克斯洛伐克著名的低音提琴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他的成长环境并不安定,当时捷克长期被奥地利帝国所统治,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19世纪末叶,受欧洲“民族运动”的影响,捷克当地掀起一股民族解放、复兴民族文化的运动。在此期间,捷克当地也出现了一批爱国的民族主义作曲家,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米夏克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之后,在米夏克前往维也纳音乐学院深造学习的这段时间里,他还受到了浓厚的浪漫时期德奥音乐的熏陶。
所以,在他之后的音乐创作中,除了典型的捷克民族风格外,还有着浪漫与捷克传统音乐相融合,最终形成了米夏克《A大调第一奏鸣曲OP.5》独特的音乐风格。《A大调第一奏鸣曲OP.5》首版于1909年发表。
在创作这首奏鸣曲时,米夏克在音乐的整体风格上受到了作曲家德沃夏克——捷克民族乐派代表作曲家创作风格的影响,同时,他还采纳捷克传统的民族曲调创作完成。
整首奏鸣曲由三个乐章构成,采用快—慢—快的结构,接下来将由笔者按照乐章的顺序,在演奏技巧处理方面进行分析。
关于《米夏克A大调第一奏鸣曲》的曲式分析与演奏分析
这部作品全曲共分为三个乐章,对演奏者的基本功要求较高,全曲出现在快的速度下频繁更换各种弓法和连续的顿音跳音等技术难点。接下来笔者则从曲式结构和技术方面详细的分析这首作品。
该乐章的主题是由两个方整结构,也就是构成乐段的乐句数目和小节数为偶数且相等的乐句组成。乐曲开篇没有任何钢琴前奏或者引子的铺垫,直奔主题,和钢琴伴奏保持着同样的节奏和热情一同进入旋律,并且采用的节奏铿锵有力,像是令人精神振奋的号角,充分展示了捷克民族在战火中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情怀。
所以在演奏开篇的和弦时,要尽量做到四个音一起出声,可以通过在加快弓速在弓根摩擦力较大处演奏。在此之后引入连续的几个重音每个音在演奏时都要饱满,不然这一段音乐都会失去原有的力量感。
需要注意的是,在演奏的过程中要注意右手运弓细节的考究。例如:第一小节开场的顿音,在演奏时要在中下弓处进行,加大弓子的压力用较快的弓速拉奏出音头后立刻将压力卸掉,并且在实际演奏中的时值要短于音符时值。有别于跳音的地方是,顿音在卸掉压力后弓毛不离开琴弦。
而在演奏顿音之后1-3小节带有重音记号的四分音符时则要使用全弓,与顿音形成对比,运弓平稳流畅,即使在换弓换弦时也要保证发出的声音连贯、时值准确且富有歌唱性。同时,该乐段强弱对比明显(f-fz-mf-f-p-ff),在演奏时不仅要注重技巧方面的把控,还要兼顾运弓力度方面的对比。
六小节的弓法也同样重要,运用不当会出现演奏五小节二分音符时,弓长度不足的情况,所以演奏完第一拍的八分音符时要快速回弓到弓根部,用手腕轻轻带动弓子迅速地拉奏十六分音符,才能避免出现弓长不足的情况。
在呈示部的结尾处,米夏克采用了侵入终止的结构引入结束部,这一段谱例是主部主题动机的变化体,形成的柱式和弦伴奏织体。
在演奏此乐段时除了需要注意大量三连音的节奏变换之外,还要注意弓段的分配,尤其是第3、4小节与第5、6小节处,这两部分除了音高不同之外,节奏音型几乎相同,所以需要注意的点都一致,那就是在每个三连音的第一拍都是顿音,可以在不夸张的范围内强调一下,因为这一段力度较强(f-ff)并且第一个音在下半弓演奏,所以这部分要尤其注意分配好弓段,避免出现抽弓子的情况,并且第一个顿音要与后面的两个连音区分开来。在演奏第八小节时,则要格外注意十六分休止符,虽然休止时间较短,但也要把时值断开空够,不能演奏出粘连的声音。
激昂情绪不同的是,谱例1-2乐段带有明显的捷克民族舞曲风格,整体轻快活泼,所以在演奏此乐段的顿音时尤其要轻巧,整个乐段听起来要充满舞蹈性。
如谱例1-3所示,这个乐段是一乐章的展开部,与之前已经演奏过的副部很相似,在此处出现更像是对之前乐句的延续,以及承接展开接下来的乐句。
这里虽然力度几号标注为p,但是因为开头的两个四分音符带有保持音记号,所以在演奏时,真正的力度应该介于p-mf之间,可以适当提速,便于更好的赋予音乐流动性。
在演奏这段时,还有值得注意的地方是8-13小节,这六小节的节奏音型是切分,因为切分音型可以改变乐曲中强拍重音的规律,所以,为使二分音符的长音更好做出重音效果,这里的弓法需要做出变化,从之前的“下弓-上弓-下弓”变成“下弓-下弓-上弓”如谱例第二行的弓法标注所示,这种弓法在交响乐团的低音提琴声部中应用也非常广泛。
在演奏这6小节时,除弓法外力度问题也需要注意,这里虽然是低音提琴声部的伴奏部分,但仍要随着钢琴旋律的律动做出渐强的效果,避免音乐听起来无聊,也好为第14小节中最高音的ff做铺垫,使音乐的强弱变化不会显得生硬突兀。
其中第1—5小节全部是由拨弦(pizz)的演奏技法所组成。在拨弦时,位置尽量靠下,最好选择琴弦中部,也就是弦枕与琴码之间的地方,这里发出的音色听起来会更加纯粹,在遇到强音或者高把位的音时,可以将右手拨弦的地方适当地向靠近琴码的位置挪动。
拨弦时左手同样重要,对整体的音色和音质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演奏三连音时,左手按弦和换把时要迅速且精准,尽量保证音与音之间的连贯不能断开;在拨奏八分音符时,因为后面紧接着就是八分休止符,所以与之前的连音不同,这里则要使音断开,所以在拨奏这里时,在声音发出后左手要及时止音,使音与音之间听起来果断利落不粘连。
除此之外,左手还可以适当加一些揉弦,使发出的音色听起来色彩更加丰富,音色充满弹性。这个乐句的音乐力度变化符号为cresc.(逐渐增强),所以在演奏时要随着钢伴一同加强力度,为之后的高潮片段做铺垫。
乐段是一乐章结束部的后半部分,调性再次回到主调A大调上,第11小节开始至结尾则属于结束部,与乐章开头处的主部主题动机首尾呼应,音乐情绪进入到一个非常亢奋的状态,运用了大量的f(强)ff(极强)fz(突强)等音乐力度记号把整个乐曲再次烘托到高潮。
演奏这段时需要注意的是左右手的配合,因为此乐段中出现了大量跨度较大的换把需要连弓演奏,并且强弱变化对比明显(ff-p-ff-fz)所以对左右手配合的要求较高,这两者共同决定了低音提琴在演奏时所发出的声音质量和音响效果。
左手可以通过基本功琶音和落指换把的训练来练习这个乐段,减少滑音使发出的声音更加利落干脆。《米夏克A大调第一奏鸣曲OP.5》第一乐章既包含了古典风格所特有庄重,稳重同时却又透着活泼。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tzsg.com/81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