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小括号,但是关于含有小括号的算式怎么读,教学参考书只字未提,不过关于读法却是教学中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无从回避的。
之前,我是十分执着于读含有括号的算式不读出“括号”二字,只是通过语言的组织体现出“括号”。
后来,看到顾志能老师2021年4月份的这篇 有括号的算式怎么读 文章,心里就释怀了。
一是随着今后括号种类的增多和层级的复杂,不读出“括号”二字,就无从读出算式。
二是较早的文字题(或者叫列式计算)在现下的教学中已基本消失殆尽,再去纠结那种不读“括号”的读法,必要性不大。
三是无论怎么读,目的都是为了数学交流,只要他人明白就好。
所以,上课时对于10-(2+3)的读法,引导学生学习了两种:
① 10减2与3的和 (如果按往年文字题,应该再加一句“差是多少”)
② 10减小括号2加3小括号 (也因目前仅仅学习小括号,不会引起误会,所以更多时候会省略“小”字,只读“括号”二字)
当然,因为目前在低段一年级,只有两步,完全可以通过语言的组织体现出括号和运算顺序,因此我自己更多的是倾向于读法①,课堂中也更多的是采用这种读法,当然也没有完全摒弃读法②,所以偶尔也会说一说。
和组上老师们在一起交流,基本都采用的是读法①“10减2与3的和”,有一个老师教的是“10减2加3的和”。
大抵是因为强迫症,关于这两种读法,我也纠结了一下,因为 遇到符号相同情况,就不好办了,以10-(3-2)为例,读 “10减去3与2的差”应该是比“10减3减2的差”要清晰一点,从心底觉得“与”比“加或减”更能体现出括号。
确实,读“与”,就要在读的同时,看清楚是加号还是减号,从而决定最终读“和”还是“差”,确如卢老师所言“已经是增加了对算式的思考在内”。
不过,卢老师说“一般来说,读算式无非是为了记、写、用算式。只要能确保传播过程不走样就行”。
我是认可的,不管怎么读,还是为了交流,只要读出来他人明白就好。
为了提高效率,均采用班主任口头报,学生写并算的形式进行,出现了几份这样的作业,看来该班老师在报的时候采用了读出“括号”二字的读法。
而这几名学生只要听到“括号”二字,心里就在想括号应该是成对出现的,所以只要听到“括号”,立马就写“( )”,虽然学生上课时没有领悟这种读法,对于这种读法的交流还没有达到“默契”,但是在他心里这样写是没有问题的,虽然写出来也不知道怎么填,但还是坚持按自己的思路都写下来了,只是把算式写成这样,简直是没法写答案,真是为难了孩子。
不过作业中有一道“70-()-()=40”按照他们的想法是写对了,因为这里的括号功能是“填空”,而不是“改变运算顺序”。
而实际上在含有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算式中,应该是在老师报一个算式时,第一次听到“括号”,写“(”,第二次听到“括号”,写“)”。
对于一年级小孩,这种交流的失败,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由此我想,这次作业更好的是让学生抄写下来再完成。
或者,不妨把把读出“括号”二字的读法再细化一下:读“前括号”和“后括号”或者“左括号”和“右括号”加以区分,今后学习中括号、大括号,依此效仿。
那么10-(2+3),读成“10减左小括号,2加3,右小括号”,断句,短句,来慢一点,一年级的小孩子也许就能明白些了。
不过,我感觉还是麻烦,说到底,自己还是老脑筋,这低段还是希望读成“10减2与3的和”,就像课堂上所聊: 10减谁?10减和!哪儿来的和?2与3的和!那么就是“10减2与3的和”,既体现了读法的形成过程,又体现了运算顺序,关键是比较简洁,字数少,应该是大家都喜欢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tzsg.com/78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