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IT世界,在知识的湖畔探索吧!
前文说到,主流舆论传播不起来,反而是次主流舆论最容易爆红。
仔细一想,这很合理,主流舆论已经是主流了,是大家都认可的常识和共识,平时没必要天天挂在嘴边说。倒是教小孩子的时候可能会经常提到。
但是,根据邹教授的说法,主流舆论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会非常活跃:
1.主流舆论出现
争议,有了意见分裂2.主流舆论面临新舆论的
挑战3.现实世界遭遇
重大变故4.主流舆论出现新的
表达方式5.主流舆论出现
格式化表达
我来尝试找找例子,不一定对哈:
1.争议
原来收税是天经地义的事,没什么好聊的。但是忽然有一阵子说要收房产税,有房子的人,租房子的人,和看热闹的人就开始各种讨论了,传播开始。
有房子的人喊 “哎呀!别征房产税啊!”
看热闹的人说“没事,征吧征吧。”
租房子的人到处问“这税最后会摊到我头上吗?”
2.挑战
美国、欧洲糖尿病协会将低碳水饮食纳入2019年糖尿病治疗指南,这是新的理论挑战原先低脂饮食的主流舆论。无论最后挑战结果如何,大家开始各种讨论了。
3.重大变故
英国脱欧把国际舆论给打醒了。
4.新的表达方式
同样一句话,用表情包说出来比文字说出来要有趣很多。
5.格式化表达
一般开个大会之后会有一波,类似10张PPT帮你解读某某大会。
综上所述,主流舆论只在特定场景在有传播力,大部分时候的舆论舞台,都是次主流舆论的。
次主流舆论带有小小的叛逆,这就好像做菜时放的一小撮盐一样,只要一点点,就能提味。
美国好莱坞大片和香港警匪片里面的角色,都带着这样的一丝叛逆。我很喜欢看《银河护卫队》,里面的小胖子主角就是典型的叛逆型英雄,干着拯救世界的活,却暴躁、虚荣、易吃醋,还爱吐槽。
但恰恰是这些叛逆点,让观众更加喜欢这个角色。如果是一个100%正能量的英雄人物,可能大家点个赞就走了,没有更多的讨论。
现在可以想想,让你随口说出三个人物来,他们是完美型的还是缺陷型的?
电影人物如此,现实人物更是如此。
大佬们都懂得传播学的精髓,动不动就爆金句。
“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一个亿。”
“我的愿望是世界和平。”
“众人皆醉我独醒。”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的铜豌豆…”
“花卉加虫鸟,每一只加十元…”
最后一句是齐白石说的,有一次客户付了五元,他就给客户花了半只虾。
有没有个性?
叛不叛逆?
好玩吗?
在众多邹教授列举的例子中,我觉得易中天是最好的一个案例。
大家都站到台上讲历史,为什么易老师能达到传播的最好效果?因为他不是中规中矩的教,而是带着一点叛逆来讲。
对于那些做个人品牌、企业品牌的朋友,或许叛逆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元素,加到自己的身上。
但是千万注意别加多了,过量的叛逆就会演变成反主流舆论,与主流正面刚,完全达不到传播效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tzsg.com/76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