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IT世界,在知识的湖畔探索吧!
第一次接触胶片相机是在大学时候。那时候选了学校的摄影选修课,开始了解各种摄影的专业知识。虽然听的一知半解,却也津津有味的跟着做笔记。
我记性很差,分明才过去仅仅四五年的事情,只记得老师带我们一起进暗房学习洗胶卷这件事发生过,却怎么也回忆不出具体经过是怎样的了。从冲洗胶卷底片,放大在相纸上,再到晾干等等,好像大概是这么个流程,总之当时理论知识一知半解,觉得过程很有趣就是了。
布置的作业很简单,不论是胶片也好、数码也罢,就出去随便拍点东西回来交差就好了,选修课要求不严,老师很和蔼,耐心为我们解答各种问题。我想起家里好像有个老的胶片相机,便问爸妈要了来,装上个乐凯的黑白胶卷,闲暇时间出门拍拍。
这算是我拍的第一卷照片,内容大多是我生活的城市的一些建筑,有些已经正在拆迁了,我觉得有意义便拍了下来。现在回想起来,这个爱好貌似维持到了现在。我们当地有家很有名的相机店,卖各种摄影器材,也可以维修相机或者冲扫相片。进门右手边的摄影作品展示走廊里,挂着我一个舅舅拍的西藏,他算是我家里最懂摄影的人,常年驻扎在西藏,有生之年一定要过去拜访他。
为了交作业,我也洗了当时认为比较满意的几张出来交给了老师。这些照片的扫描件至今存在东北老家的电脑里,等有机会了再来分享。
时隔多年我再次拿起当时的这台胶片相机走在街头。其实缘由说起来也简单,先是在same软件里看到了一位拍胶片很厉害的人,默默关注了他。后来发现他是我经常看的摄影视频节目《原来这么拍》创始人张千里老师的朋友,还做了几期关于胶片机的视频。他提出的观点是:用胶片机的时候你会更加专注于拍摄的对象和拍照这件事。
那种“我始终关注的小众乐队终于火了”的感受涌上心头,同时,我对用胶片机拍照这件事也产生了兴趣。是不是有时间可以尝试一下不同的东西呢?
有一次在《日和手帖》里看到采访一位国外的旅行摄影师,他说大多数情况下他会选择带胶片相机去露营,因为不用担心没有电的问题,重量也很轻便。
在搜索和“图库摄影师”有关话题的时候,看到一位已经是签约摄影师的兄弟分享他的经历。其中提到他在某一段时间内开始用胶片相机进行拍摄练习,这也是他认为自己进步最快的一段时间。
所以春节回家的时候,我又淘出了那部当年的胶片相机,跟爸妈说想用用玩玩,爸爸找出了卷柯达的胶卷,我看日期,过期好几年了。
“没事儿,能拍,就当玩儿了。”
他笑着对我说。
装上胶卷后,发现相机下面的纽扣电池没有装,猜想是用来测光的。不怕,我手机里有装测光软件,测了光之后在家拍了几张试了试,用棉签好好擦了擦机身,心满意足。
就这样,我用给爸爸买的一台索尼数码微单相机,换来了一台他们结婚时买的胶片相机。
回到上海后,我网购了块纽扣电池装了上去,开始尝试用这个胶片机拍照。起初真的是不知所措,仿佛一瞬间就不会拍照了。一卷胶卷大概36张,每一下都要按得值,什么该拍什么不该拍,要怎么取舍,对拍惯了数码照片的我来说太难了。虽说平时都背着它,但有时候一天下来只按了一两下快门,有时候在家拍拍猫,上街百无聊赖的拍拍我觉得好看的场景,大多数时间里它就一直躺在我的书柜里。
大概在计数器显示十几的时候,我无意间走到了一个老小区,很安静,那天阳光很好,我听着播客,仿佛这一瞬间定格了。我停下脚步,感觉到身边的苍蝇在飞,不远处的麻雀在跳,小区里没有人,却依稀可以听见小区外的大爷大妈们在聊天。微风吹来,已经破破烂烂的墙上,残缺的海报和碎片跟着地上的杂草一起随风摆动。
我按下快门,
“咔嚓!”
我感觉自己好像记录下了这一瞬间,没有回放功能,不知道拍得怎么样,也不舍得再拍一张同样的场景,转头便走了。
关于到底拍什么的问题,我好像渐渐地找到了那么点感觉,就怕能感动我的那些瞬间。于是,更多的场景出现了在我的镜头里。
结束了一卷的拍摄后,我把它送到了冲洗店里,花了二十块钱,连冲带扫。三天后我收到了扫描的邮件,这种期待和惊喜感很久没有了。结果比我想象的要好一些,虽说很多不足,但好在第一卷嘛,玩个开心。
希望随着第二卷、第三卷,我的技能和对摄影的理解也能逐渐提升吧。今天就分享到这,下次见。
*以上照片用Yashica FX-3,50mm F1.9拍摄
柯达ISO200胶卷(具体型号忘了)
均有不同程度数码后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tzsg.com/65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