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IT世界,在知识的湖畔探索吧!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英文教科书的多模态语篇分析
刘 巍
摘要:信息时代的书面语篇呈现了多模态特征,多模态语篇分析也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本文运用Martin和Salway的图文理论框架,对国外原版教材New Headway中级进行多模态分析,并重点探讨其中的图文关系。研究表明,该教材呈现了典型的多模态特征,各种符号资源相互配合完成教科书的意义构建。对教科书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培养多元识读能力。
关键词:多模态语篇; 话语分析; 图文关系
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新媒介时代。信息渠道交流的多元性和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对传统的读写能力提出了挑战,在此背景下1994年新伦敦小组(The New London Group)提出了“多元识读”(multiliteracy)[1]。胡壮麟(2007)[2]解读此概念时指出“传统以读写为主的识读能力在多媒体时代已不够用”。在新媒介时代,对学生不仅要进行读写能力的培养,更重要是进行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教科书作为传播知识的主要媒介,是培养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重要渠道。分析教科书中的多模态资源,对提高新的时代背景下外语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行外语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1 国内外多模态语篇研究综述
建立非文字模态的符号语法是多模态研究的前提。Kress & Van Leeuwen (1996)[3]比照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中提出的语言三种元功能构建了“视觉语法”,提出了视觉模态也分为“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Van Leeuwen (1999)[4]又分析了音乐和声音。Martinec (1998)[5]对动作进行了研究。Royce(2002)[6]研究了不同符号在多模态话语中的互补性以及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多模态的协同性等。Martin和Salway(2005)[7]借用功能语法中小句关系理论构建了多模态语篇的图文关系分析框架。诸多学者如O’Toole(1994) [8],Lemike(1998)[9],Martin & Rose(2003)[10]开展的多模态研究涉及了传媒、科学、数字、教科书、儿童图书、广告语篇多个领域,探索适用于多模态研究的总体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和应用启发。
国内学者李战子(2003)[11]最早从社会符号学角度介绍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此后,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曾方本等学者分别从多模态与计算机符号学的关系、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方法、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研究框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做出了研究和贡献。而教育领域的应用探讨尚不多见,研究者如张德禄(2009)[12],曾方本(2010)[13],汪燕华(2010)[14],陈瑜敏[15]正致力于多模态语篇分析在教育语篇分析方面的研究。
2 多模态语篇中图像意义与图文关系解构
图文关系是多模态话语理论中必须关注的问题。Barthes(1977)[16]最早从符号学角度对图文关系进行了讨论。他提出的图文地位论可以解释多模态语篇里图文关系的种种运行机制,对以后的相关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关于图文关系地位解构比较流行的理论是Kress和Van Leeuwen[3]的视觉语法,Martin & Salway[7]的图文系统论,Royce[6]的符际互补协同理论。
Martin & Salway(2005)[7]借鉴了Kress和Van Leeuwen利用功能语法理论研究图像模态与多模态语篇的方法,建立了分析图文关系的框架。他们认为必须从两个方面或者两个子系统对图文关系进行解构,即地位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最终总结出四种图文关系:一是图文各为一个独立的意义实体,彼此无关联; 二是图像和文本的意义相互补充,彼此增强对方的意义;三是图像依附于文本,以文本意义为主、图像只与文本的部分相关,对文本的意义起辅助作用;四是文本依附于图像,以图像意义为主,文本只与图像的某部分相关,对图像意义起辅助作用。逻辑语义关系为扩展和投射,扩展分为详述(描写细节,但不添加新信息)、阐释(图像与文本相当于同义词关系)、图为例(文为上义)、文为例(图为上义)、延伸(添加新信息)、增强(时间、空间、因果,通过文本交代图像的背景信息)。投射分为语言投射、思想投射。Martin & Salway认为投射话语的关系是不成立的。因为插图与为的话语关系要求图文呈现语言对应语言的关系,但是图文本身是两种不同的形式,不可能对等[7]。图文投射思想的关系则通过含有对话泡的图文来体现,对话泡里的内容就是被投射的话语者的思想、主意和章法。本文以Martine & Salway图文关系理论为基础,对牛津大学出版的New Headway新航线教材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并注重探讨其中的图文关系,为教师合理利用教科书资源、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多模态识读能力提供依据。
3 新航线教材多模态语篇分析
多模态外语教材则是指“由多种模态共同组成的外语教材,包括文字、图画、表格、录音、录像共时或者按一定顺序出现。其中,文字显然还是起主导作用,但不再是一种模态独尊的局面,而是多种模态竞相争艳的局面”[12]。新版新航线教材吸收了最新的外语教学理念,在内容方面,涵盖了生活、学习、文化、社会、科技等多领域话题;在形式方面图文并茂是本系列教材的最大特点,从导入、语法、听力至阅读、词汇社交英语各部分色彩鲜艳,图片生动活泼,图文搭配新颖。全本教材除听力部分,口语、语法、写作文字都配有相应的音频材料,每个单元均有与主题相关的视频材料。视觉、文字、图像、色彩、声音多种模态相互配合,共同构建教科书语篇的意义。Bezemer & Kress(2009)[17]认为书面语篇的多模态可分为图像(image)、文字(writing)、印刷字体(typography)和版面布局(layout)。据此我们以新航线第二册为例,分析其多模态化特征,重点探讨其中的图文关系。
3.1 印刷字体
印刷技术的发展赋予了文字模态更丰富的表现能力,不同的字体所蕴含的意义不同,也会影响读者的感受。新航线教材以Times New Roman和Arial五号字体为主,包含黑体、斜体、粗体、手写体等展现语篇的不同来源及强调不同信息。教材内容字体是黑色,而每个版块的标题使用偏大字号,且以蓝色为主;语法总结栏使用蓝色的导航条,并全部使用蓝色字体和练习部分区分开。阅读文章中的导语、文中所要突出的信息或使用大写字母、加粗字体、不同字形,或用色彩进行强调。如Module 4的语法部分短文An Extraordinary Ambition,标题中的extraordinary用红色字体突出,同时文章下方的对话泡中以大号字体,红色单引号引用了We Want to Live to Be 120!,这样特殊的设计使读者迅速理解了本文的主旨,并激发了进一步阅读的兴趣。Module 12阅读文章The Wonder of Our Universe一文,文章标题使用了三号字体,三个小标题使用了四号蓝色字体,同时每个小标题前均有提示符,使用了黄色字体。导语部分使用了黄色字体,两种颜色对比鲜明。在提及人们对宇宙的未知之处在于其体积时,SIZE一词使用大写字母,且字体大小呈现阶梯式排列,即SIZE; 结束语部分使用了蓝色和红色字体。对于较为初级水平的学习者,很容易从这些信号判断文章的主旨,掌握文章的信息结构,并唤起了解更多细节的兴趣。
3.2 版面设计
版面设计一般用于表示语篇的哪些部分组合一起,或者预示新话题的开始,或者语篇间的从属关系(Nutall,2002)[18]。新航线教材版面设计灵活多变,有的版式就是记事本的一角,报纸的专栏,电子邮件,备忘录,博客、手机屏幕等,保留了材料来源的图文特点,充分体现了语言来源于生活,创造较为真实的环境。
教材使用行间距、分栏、背景底色、图文位置等区分不同的任务,全本教材层次清晰。New Headway上的图文位置改变了文字平行或者垂直于画面的单一模式,文字从画面之外走进了画面之中。如Module 2短文The Super Jam Millionaire,配了一副占据整幅页面的果酱瓶,文字嵌入瓶身的位置,图文搭配新颖有趣,主题一目了然。
教材在背景图的颜色方面也十分讲究,如Module 2短文MAMY ROCK,介绍一名热爱DJ行业的70岁女性。文章背景使用了大红色,给人热烈奔放的感觉,与图中人物所穿的黑色服装形成了鲜明对比,动感十足,也契合了文章的主题。同样Module 12阅读文章The Wonder of Our Universe,整篇文章置于浩瀚星空的背景下,让人感受到了宇宙的深邃。此外,教材采用了单页左右分栏设计,无论是语法听力还是阅读口语,每个版块的内容自成一栏,不会出现练习分跨两页的情况。阅读文章与问题始终占一个对页,学生不需翻页,所有信息一目了然,布局严谨。
3.3 图文关系分析
在诸多模态中,图像是构建意义中的重要一环。在教科书表意过程中图像和文字模态各有其功能和意义,但是语言更擅长表达类型学意义,图像更擅长表达拓扑学意义(Lemke,1998)[9]。新航线教材旨在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且了解西方文化,而低水平学习者是难以掌握东西方文化的具体差异,因此,作为整个系列的初中级教材,编辑除利用文字传递信息外,充分发挥了图像在构建意义中的作用。Pre-intermediate中级教材配图共328幅,配图数量之大,种类之多是国内现有听读教材无法比拟的。
表1数据表明教材中的图文关系偏重图文互补和图附属文的方式,图文逻辑语义中延伸、详述、阐述占比例较大。图附属文关系中,延伸一项所占比例最大(27.2%),其次是详述(7.8%)。图文互补关系中,阐述项所占比例最大(15.8%),其次是延伸(10.3%)和详述(2.4%)。从图文关系分布看,图像主要起到了解释与辅助教学的角色,深化文字模态的意义。
全书图片与主题内容紧密结合,图文独立所占比例极少,因此未列入表中。图片以实景图为主,其中人物图居多。人物图中人物的样貌、服装、神态与文章内容均紧密结合。如Module 6中The World in One Street一文,通过描述四名移民展现伦敦的多元文化特征。四副图中人物样貌具有典型地域特征,很容易让读者判断他们来自哪个国家。
Module 4阅读文章No Ordinary Place to Eat介绍三个特殊的餐厅——空中餐厅、海底餐厅和自动化餐厅。本文所配三幅图分别置于三段文字的上方,文字和图片均反映了餐厅布局、环境等细节;而餐厅的历史、费用、用餐者的感受都是通过文本提供的。本例属于图附属文,图像和文本为延伸关系。Module 2阅读How Happy Are You,文本描述的是影响幸福的因素,并且给出了幸福感测试题,让读者了解自己的幸福指数。文章右下方所配大图是一个孩子在吹泡泡,在吹出的六个气泡里都是幸福的不同表现,如与朋友聚会、享受天伦之乐、夫妻共同奋斗、人到老年与老友相聚、娱乐活动等。图片与文字的内容相互补充,彼此延伸,使整篇文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图片所示是对幸福概念的具体化,属于文为上义、图为例的关系。Module 7中与考古学家的一段访谈中,文字记录了她的考古经历、取得成就等。所配五副实景图分别是考古学家所涉足过的南非、中国长城,撒哈拉沙漠、尼罗河,埃及,这些地区的地貌特征通过图像详细表达出来,加深了读者对考古艰险的理解,属于图文互补关系。
文附属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连环画上,漫画所配文字往往是对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的图文信息。Module 3写作部分The Burglar Who Fell Asleep及A Fishy Tale各配6副漫画,文字只是简要描述图片所反映的事件,而事件发生的背景,环境,人物的各种表情都是通过图片展现,属于文附属图。
在词汇部分图是释义的重要手段,图文互补及文附属图关系所占比例较大。插图和文字往往处于相同地位,有些词目插图则占主导地位;逻辑关系上以阐述和详述为主,有的单词和图同义,有的则文字描述了图反映的内容。社交英语部分以人物对话为主,多含对话泡,属于典型的思想投射。
4 结语
本文以Martin & Salway所建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框架对牛津大学出版的New Headway新航线中级教材中的多模态资源进行分析,并重点分析了其中的图文关系。本教材呈现出了鲜明的多模态特点,图画、声音、色彩、视频等模态与文字模态相配合,共同表达意义,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教学环境。全教材图文并茂,图片占据一半以上的位置,与文章内容密切配合,共同发挥着构建意义的作用。教科书的编写反映了教学方法和研究成果,分析教科书语篇中的多模态资源,转变文字单模态的教学方式是新媒介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利用多模态资源,并指导学生利用此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SK2013B130);安徽经济管理学院院级青年项目(YJKT1314Q03); 2013 年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皖-0007-A)。
参考文献
[1]New London Group.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 Designing social futures[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96,66(1): 60-93.
[2]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1-10.
[3]Kress G,Van Leeuwen T.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 Routledge,1996.
[4]Van Leeuwen T.Speech,Music,Sound[M].London: Macmillan,1999.
[5]Martinec R.Cohesion in Action[J].Semiotical,1998 (1/2): 161-180.
[6]Royce T.Multimodality in the TESOL classroom: Exploring visual-verbal synergy[J].TESOL Quarterly,2002,36(2): 191-205.
[7]Martin R,A Salway.A System for Image - Text Relations in New (and Old) Media[J].Visual Communication,2005(3): 337-371.
[8] O’Toole M.The Language of Displayed Art [M].London: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4.
[9]Lemke J L.Multiplying meaning: Visual and verbal semiotics in scientific text[A].Martin J R,Veel R.Reading Science: Critical and Functional Perspectives on Discourses of Science[C].London: Routledge,1998: 87-113.
[10]Martin J R,Rose D.Working with Discourse[M].London/New York: Continuum,2003.
[11]李战子.多模式语篇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 1-8.
[12]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7): 15-20.
[13]曾方本.多模态语篇里图文关系的解构及其模式研究[J].外国语文,2010(4):60-63.
[14]汪燕华.多模态话语中的图文关系[J].外国语文,2010(5): 73-75.
[15]陈瑜敏,王红阳.多模态语篇图像的概念意义与图文关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24-129.
[16]Barthes R.Image·Music·Text[M].London: Fontana,1977.
[17]Bezemer J,Kress G.Visualizing English: a social semiotic history of a school subject[J].Visual Communication,2009,8(3): 247-262.
[18]Nutall C.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51-53.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College English Text Book
Liu Wei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has aroused special attention in linguistic circle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ly obvious multimodality of written text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mage – text relations by Martin and Salway, attempts to make a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n New Headway text book. The result shows that text book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multimodal texts. A variety of symbolic resources are employed to construct the meaning together. The study will be helpful to the full use of teaching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multiliteracies.
Key words: Multimodal texts; Discourse analysis; Image-text relations
(文本首次发表在《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tzsg.com/60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