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IT世界,在知识的湖畔探索吧!
板块构造与驱动力研究全球板块构造学说的问世是地球物理学在20世纪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地球物理学为该学说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多元的定量或半定量科学支撑。板块构造理论是地球物理学进程中最为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并被誉为“科学革命”来表征岩石圈板块大地构造的作用和意义。1967年世界六大板块的划分建立了板块构造的基本框架。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精确测定到全球各板块的现今运动速率,古地磁的极移轨迹可以详细地再造板块运动轨迹与演变历史,地震层析图像显示了驱动板块运动的地幔对流和地幔热柱及其在深部物质与能量交换和耦合过程中的动力效应。
中国地球物理学家致力于板内与板缘板块运动的驱动机制、西太平洋俯冲带和板内俯冲与块体边界场效应的地球物理研究。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通过重力、地磁、大地电滋、人工源地震、天然地震等综合研究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发现了陆陆碰撞挤压过渡带。把青藏高原划分为7个地体、即柴达木地体、昆仑地体、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体、羌塘地体、拉萨—冈底斯地体、喜马拉雅地体和恒河平原块体。在板内构造与深部物质运移方面,中国地球物理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1 全球四大板内地震分布区
全世界板内地震主要发生在大陆碰撞造山构造系,即大陆构造系。这个构造系主要分布在北半球25oN一55oN,是一个宽度达2000一3000km的环带。马宗晋等(2010)根据全球地震分布的格局、活动及其与地壳构造的关系等,将北半球大陆地震环带分成中国一蒙古地震构造区(简称中蒙地震构造区)、伊朗一阿富汗一巴基斯坦地震构造区(简称伊阿巴地震构造区)、东地中海地震构造区和北美地震构造区四个地震构造区。四个地震构造区的东、西半区呈现反对称的地震活动,即西半区都是多震的,而且主要的地震构造方向都是北西向的,而东半区都是少震区,地震构造方向都是北东向的。图1中列出了北半球中纬度25oN一55oN带内四个彼此近于相似的高、中原构造地震密集区。
中国地球物理学家特别研究了板内地震和板内活动块体的关系,提出了中国大陆及其邻区的活动地块可作两级划分I级为活动地块区( active tectonic-blockregion)(简称地块区),II级为活动地块(active tectonic-block)(简称地块)。中国大陆及邻区可以划分出6个I级活动地块区,它们是:青藏、西域、南华、滇缅、华北和东北亚。还可以进一步划分出拉萨、羌塘、巴颜喀拉、柴达木、祁连、川滇、滇西、滇南、塔里木、天山、准噶尔、萨彦、阿尔泰、阿拉善、兴安一东蒙、东北、鄂尔多斯、燕山、华北平原、鲁东一黄海、华南、南海等活动地块。由于构造变形和强震主要发生在活动地块区和地块。这是中国地球物理学家对于全球板内地震和板内块体活动重大贡献(图2)。
图2 中国板内块体的分布
CGI-KP
来源:上天入地微信号(xxjs-kpdy2014)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tzsg.com/60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