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IT世界,在知识的湖畔探索吧!
入园后,班上的老师就会给家长们拉个群。有什么消息、通知,直接在群里发布,尤其是在有了“@所有人”的功能后,更便于每位家长都能及时接收到重要信息;有什么问题,在群内探讨;还有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尤其是照片、视频都能随时发出。对比从前只能从接送时与老师的寥寥对话、孩子的只言片语来了解些许情况,如今,信息的流动变得实时、快速,当然是好事。家长与老师、家长们之间的交流,也因此变得更加密切了。
在我所处的家长群里,除了爸爸、妈妈,还有好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了孩子,老人家们都用上了最新、最流行的社交工具。我想,除此之外,再要找一个同等强劲的动力,让他们积极地去接触移动互联网、学习新应用,可不容易。这个推动对老人家很有意义:说不定他们就此用上了“滴滴打车”,开通了“微信支付”,学会了在手机上订火车票、付水电费……
育儿焦虑,家长群里悄悄酝酿
如果我们对微信家长群的讨论内容做个统计分析,大概会是这样:老师发布消息、通知,占5%;家长们自发的各种关于教育或其他内容的话题,占15%;而剩下的80%,都是由老师发布的消息(包括在群内和在课堂上向小朋友发布的)引发的家长讨论,这其中的80%,大多数又都是家长对老师的回应——我们在积极地完成您布置的任务哟!您还满意吗?
这时候,同侪压力的消极面就显现出来了。所谓“同侪压力”(p e e rpressure)是指与自己年龄、地位等相近的朋友之间的影响力。人是群居动物,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希望自己被别人接纳、受别人肯定,希望自己在团体中有归属感,所以别人的看法、做法就会影响到自己的行为表现:我们难免会感受到所处的圈子带来的压力。
家长们本来互不相干,各有不同的职业、兴趣,连年龄也相差甚远(父母辈与祖辈家长),但是,因为孩子们在同一个班级里,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圈子。又因为大家都很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家长群中的同侪压力就酝酿、生发出来。比如在压力之下,我们会去做某些自己本来不愿意做的事;或者即便不去做,心里也会隐隐生出些不安,需要自证:我可以选择别的方式。
举个最近发生的例子吧。我们家孩子今年升大班,老师开始教认字。最初我觉得这挺好,因为我自己就是5岁认字,到入小学时已经能够独立去读大部头的小说。独立阅读是我觉得在教育中最需要强调的部分。可以这样形容:能够独立阅读之后,世界便会“呼啦啦”在孩子的面前打开无数个侧面、无数种可能性。而阅读的前提,当然是认字。所以只要孩子感兴趣、不勉强,那就学吧!
然后,某一天,老师在微信群里公布了一个词表,大概有40个,说是之前2个月在幼儿园里教小朋友认的。我一看:好多都是复杂的、书面化的字词,比如:田野、怀念、躲藏、焦急……当然老师有她的想法:只教孩子认,不要求写。这个理念是不错,不过我个人觉得,在启蒙阶段,即便是单纯的认字,最好也还是从简单的、最常用的那些开始。
接着,家长们还没来得及对认字这件事展开讨论,老师宣布说:班上有一半的孩子全部都能认下来;还有1/4的能认得一半。这下,大家就紧张了:我的孩子属于哪一半?这一切不就是排名次的初级版本嘛!有家长直接问:我们家孩子能认多少?还有家长直接表示:我们家孩子估计得垫底吧!
懂得取舍,与别人不一样很正常
你是不是想知道,我的反应是什么?一点儿都不特别,我当时也在想,不知道我们家孩子能认得多少个。而且回家以后,我也让他认了一遍。——同侪压力啊!那么容易我就被牵着走了。
我们把孩子认得的词圈出来,让他自己数。他很认真地数完,非常骄傲地对我说:“妈妈,你看,我很厉害吧!我已经认识16个词了。好多呢!”如果按照老师的标准,他连一半都没认到,排在最后那1/4里。不过,不管是从他自己的标准还是从我的个人标准来看,他能在这些复杂字词里认下16个,真的很不错。所以我说:“是呢,妈妈觉得你有用心在认字,很棒。”
我没有参与家长群里的这一轮识字话题,不过,的确感受了一遭同侪压力。类似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比如教师节好多家长在群里讨论扎堆买花送给老师,又比如当老师布置了一项亲子手工作业,好些家长都在群里贴出自己花费很多心思做出来的成果(嗯,主要就是妈妈的作业)。遇到与自己最初的想法、核心的理念有差异的情况,在家长群的同侪压力中,我都会发个愣,然后才返回自己的轨道。
很多时候,其实是我们家孩子无意间让我坚定、安心:他不受外界影响地真实忠于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比如认字那一遭,再比如对老师布置的主题手工不感兴趣,那我们就简单完成,腾出时间来玩他心爱的乐高。我们的人生,不就是应该有重点、有取舍的吗?
换个角度,我在想,家长群里的同侪压力,其实像是一场实习,让我先经受冲击,然后努力厘清自己的想法。未来,等到孩子入小学、中学,遇到同龄人间的“同侪压力”时,我就可以为他追溯往事,告诉他:妈妈也会受到影响,不过最终我们会明白,我们与别人不一样很正常,只要认真地去选择自己真正认可的路途就好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tzsg.com/38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