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而在上上一次的寒冷期降临时,东西方的两大帝国,罗马与汉朝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人类文明经过一千年的发展之后,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最近的一次小冰期

欢迎大家来到IT世界,在知识的湖畔探索吧!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随枫

字数:4482,阅读时间:约12分钟

编者按:在几百年前的14到19世纪,曾有一场漫长严酷的寒冷期笼罩了全球。而在上上一次的寒冷期降临时,东西方的两大帝国,罗马与汉朝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人类文明经过一千年的发展之后,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最近的一次小冰期直接导致了明清易代和欧洲的动荡。本文就来说说最近一次小冰期的历史。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小冰期时期欧洲的灾难画作

小冰期中的明朝

学界普遍认同的小冰期开始时期为14世纪,一直持续到19世纪后半期,时长足有500余年。不过小冰期并不是一个持续稳定变冷的寒冷化时期,而是一个温度不停波动,极端气候频发的时期,就平均温度而言,小冰期的温度并没有比现在低多少,而中世纪温暖期反倒是比现在要高3℃。小冰期的毁灭性力量,在于它最寒冷的几个时期与极端的气候环境,而在不同的地区,寒冷的日期和极端气候的频率又不尽相同。

在东亚,小冰期的影响十分明显。1332年,黄河发生了淹死700万人的大洪灾,之后过了两年,湖北又爆发了鼠疫,其后战乱频发,整个中国有数千万人死于非命,这直接摧毁了元朝。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明朝开朝皇帝朱元璋

当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明朝时,尽管全球正经历小冰期,但中华大地仍然获赐一个稍暖的时期,而这温暖化的时期一直持续到15世纪30年代。在这个时期,江南地区的水稻产量大增,一年两熟为常态,许多年份里甚至出现一年三熟的大丰收。

在洪武和永乐的励精图治之下,明朝大力垦荒屯田,再辅以温暖稳定的气候,整个中国的粮食产出都十分可观,朱元璋曾得意地说:“吾京师养兵百万,要令百姓不费一粒米。”除了陕甘宁地区在1369~1373年出现过饥荒外,明初50年几乎不见饥荒。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南都繁会图》,描绘了南京的繁荣景象,作于1520年左右

然而好天气转瞬即逝。自进入15世纪,华夏各地开始降温,其平均气温比现在低了0.7℃,严寒程度,使得渤海、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都出现常年结冰的现象,其中渤海的冰层厚度甚至最厚能达到九米。

除了降温,极端的雨水分配也给农业造成了巨大的损伤。在15世纪,黄河决口了数十次,又断流了数十次,长江中下游的支流也时常断流,使得百姓无水可用。

受这般气候影响,江南地区的水稻从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变为一年一熟。明朝北部的农耕区也因寒冷在往南退缩,从前设在黄河以北的屯田卫所,现在退后到河套平原以南,蒙古人也趁此机会直入阴山之内。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明朝北境的卫所位置也随农牧交错带的变化而变化

如此恶劣的气候变化,使得明朝的国库收入骤减。1419~1421年全国田赋实际征收额度为2253.38万石,平均每年751万石,这个数字连洪武末年的1/3都够不到。在之后的时间里,情况越来越艰难,屯田兵因入不敷出,逃离卫所的愈来愈多,原本洪武年间能自食其力,还给中央输出贡赋的北方卫所,到15世纪已必须从内地运粮。

粮食产量的下降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饥荒。在15世纪,出现了三次持续数年,影响深广的大饥荒,分别是1434~1445年,1460~1470年,1484~1489年三个时期。“自春夏以来,风劲砂飞,所种田苗,秋成无望……平凉以西赤地千里”是当时粮食歉收的写照。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不过很快,进入到16世纪后,新的温暖期给明朝带来了又一次恩惠。

在1500~1570年之间的70年里,平均气温比上个世纪提高了0.8℃,三季稻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各地屯田卫所也再度兴盛。

嘉靖年间的奏议这般形容当时的情况:“耕者黍麦盖藏,牧者牛羊被野,人得乐生,和气上达。”嘉靖十九年(1540),宁夏五卫的屯田面积有1.48万余顷,到嘉靖三十三年(1554),竟增长到超过13万顷。不仅旧有屯田发展起来,蒙古人也开始农耕了起来,嘉靖二十六年(1547),俺答汗“备外臣朝请,请瓯脱耕具及犁楼、种子,因归耕。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曾经叱咤欧亚大陆的蒙古人

在度过这最后的温暖期后,东亚开始了长达130年的漫长寒冷期,就在这段时间内,明朝走向了终结。

嘉靖年间,正定地区亩产量可达1石,到万历年间时却不足5斗,广东潮阳地区在1596年亩产为3.8石,到1635年已减少至2.5石。当时的农书作者张履祥言:“十年之耕不得五年之获。

极端气候在这个时候也频繁爆发。《豫变纪略》中记载,河南“崇祯三年(1630年)旱;四年,旱;五年,大旱;六年,郑州大水,黄河冰坚如石;七年,夏旱蝗;八年,夏旱蝗;九年,夏旱蝗……”这份记录一直持续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极端天气都有记录,而河南不是孤例,当时中国各个地区都连年遭遇灾害,旱灾、水灾、蝗灾、人相食的记录数不胜数。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也是因为气候的转寒,位于东北的女真人也无法承受粮食的减产。努尔哈赤未起兵前,女真人就已经出现了粮食危机。这里气候原本就比南方寒冷,作物生长时间很短,极端气候又使得原本就不多的粮食产出化为乌有,使得当时随处都能看到讨饭的女真人,在1627年,女真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情况。而努尔哈赤的方法就是从明、朝鲜处掠夺,于是开启了与明二十余年的战争。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努尔哈赤画像

这一次,大明并没有熬过去,连年的天灾,全国各地的起义叛乱,后金与日俱增的军事压力,使得原本就已不堪重负的大明最终走向终点。

小冰期中的欧洲

与东亚一样,在14世纪时,欧洲遭受小冰期的严重打击,饥荒、瘟疫将欧洲的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但从1350年的灾害到1570年之间,欧洲忍受的磨难就比明朝小很多,只是在1430年到1440年之间爆发过一场大饥荒,当时法国有300座农村变为荒村,可在那之后,法国很长的时间里没再出现过粮食短缺。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曾经肆虐欧洲的黑死病,消灭了全欧三分之一的人口

真正的严寒是从1570年开始的。在这个时期,气温比现在低1℃,气候更加寒冷,冬季更加漫长,作物的生长时间减少了1个月,适宜耕作的最高海拔高度下降了100~200米,从1570年到1629年,有一半的年份收成都不足以往的三分之二。

农业产出的下降直接导致了粮价抬高,各行各业都因为要给温饱需求支付更高的代价,生活水平也因此降低了,这进一步导致社会压力增大和社会动荡更加剧烈,就比如女巫狩猎,突然恶劣的气候让农民们万分惊恐,在迷信的驱动下,他们开始狩猎“女巫”,因为他们认为正是女巫的作祟才导致天灾降临到他们的田地上,被他们绑上火刑架的“女巫”在德法两国就有4万多人。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被认定为“女巫”的妇女通常都会被屈打成招,最后绑上火刑架烤死

社会动荡更严重的后果是战争。据统计,在近代的欧洲,寒冷时期的平均战争次数要比温暖期时多41%,损害程度也更大。发生于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就尤为残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最为残酷的战争,其死亡率是1500~1619年间的战争的12倍,整个德意志损失了超三分之一的人口,其中波美拉尼亚地区甚至有65%的人口消失,曾为欧陆霸主的哈布斯堡王朝在此之后一蹶不振。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三十年战争是第一次全欧大战,其残酷程度远胜以往

粮食短缺造成的后果还包括瘟疫的盛行。由于缺少粮食,许多人无法摄入足够的粮食,到了17世纪,欧洲的人均身高比中世纪暖期时低了2~4厘米。营养摄入不足导致人体免疫力的下降,病菌更容易侵入人体,在17世纪40年代,这个最糟糕的10年中,饥荒发生了11次,爆发了3场大规模瘟疫,人口直接减少了上千万。

这次寒冷期并未在40年代就结束,一直到1700年,严寒依旧侵袭着欧洲,似乎是想要给欧洲各国一次致命的打击。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小冰期时期,冻住的河流往往成为人们的活动场所

然而情况发生了转变,受寒冷长期折磨的欧洲人,找到了新的出路。

改变首先发生在当时资本经济最为繁荣的荷兰。在17世纪以前,欧洲的粮食作物延续了古罗马时代种植小麦的传统,荷兰人也不例外。当气候转寒,不耐寒的小麦开始减产,长期以来从事小麦贸易的荷兰人开始头疼了起来,为了利润,他们抛弃了单一的小麦种植,开始尝试各种新的作物,比如更加耐寒的芜菁、荞麦以及几十年前才从美洲引进的新作物————土豆。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1601年欧洲人画笔下的土豆,当时土豆还未在欧洲推广种植

这种尝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新作物的试种和多样化种植,使得荷兰人立刻就得到了稳定充足的粮食供给,甚至还能腾出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来进行贸易。

彼时正在英国进行轰轰烈烈的圈地行动的大地主,看到荷兰人的成功之后,立刻也对其进行了效仿。

这两个国家的农业革命,使他们安稳度过了小冰期最寒冷的岁月,而其他没跟上脚步的国家,诸如法国、德国、爱尔兰等都在1690s遭遇了大饥荒,法国在其中损失了超过10%的人口。

不过到了18世纪,各国都反应过来,开始进行农业革命,而这使得欧洲人口得到了更大的解放,更多的人能从农业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其他行业中,而这极大地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小冰期下的清朝

明朝灭亡之后,新建立的清朝并没有摆脱掉小冰期,实际上小冰期最严寒的时候是17世纪后半叶,在90年代达到了峰值,然而清朝成功挺过了这次寒冬,还开启了康乾盛世——这其中原因是什么?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乾隆时期绘制的《姑苏繁华图》,描绘了当时苏州的繁华景象

不像欧洲,在17世纪时,甘薯和玉米在中国还未普及开来,直到乾隆时期,甘薯和玉米才算真正的普及,在这之前,只有甘薯在东南方地区作为救灾粮食成一定规模,很显然,这并不是清初顺利挺过小冰期的原因。

清初能熬过小冰期的真正原因,在于可开垦耕地的富裕与人口的稀少。

有观点认为,明末清初的天灾和战争使得人口跌下1亿大关,耕地抛荒率达60%,大片的土地处于待开发的状态,清统治者也大力支持开荒行动,顺治六年(1649年)颁布《垦荒令》,康熙即位后也继续推行各项鼓励性垦殖政策,而这些政策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到康熙四十六年,“以闽省荡平二十余年,民人具已复业。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徐光启曾在北京试种甘薯,但并不成功

在这个时期,饥荒并不多见,粮价也一直在降低,直到康熙末年才再度抬升,人口也一路上涨,到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已恢复到1.5亿人口。这足以证明人地关系的缓和对清朝对抗小冰期起的巨大作用。

结语

纵览全篇,可以看见,小冰期虽然意味着大规模的降温和极端天气的频发,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创,但却并非无法避开的劫数。

在经历了数千年的文明发展之后,人类通过多样化种植、引进耐寒作物,亦或是大量开垦未开发耕地,都解决了降温和极端天气带来的粮食减产问题,进而减少随之而来的饥荒、瘟疫、战争。

可以说,小冰期是一次对人类的挑战,只要找到方法应对,终归能渡过难关,现代的人类也面临着越来越紧迫的气候问题,但就像近代的前辈一样,人类终究能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资料:

  1. 《中国农业史》
  2. 《中国历朝气候变迁》
  3. 《中国人口发展史》
  4. 《气候文明史:改变世界的8万年气候变迁》
  5. 《小冰河时代:气候如何改变历史》
  6. 《剑桥欧洲经济史》
  7. 《Nature’s Mutiny:How the Little Ice Age of the Long Seventeenth Century Transformed the West and Shaped the Present》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随枫,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tzsg.com/32922.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YX

mu99908888

在线咨询: 微信交谈

邮件:itzsgw@126.com

工作时间:时刻准备着!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