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比喻常规用法不同的魔法思考术

与比喻常规用法不同的魔法思考术其实,所谓同分异构体是在有机化学的高分子领域内,具有同一种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两种或多种物质。对于这个小男孩,过去接触的都是一一对应的物质,即一种

欢迎大家来到IT世界,在知识的湖畔探索吧!

年轻时,我曾经辅导过一名调皮男孩的高中化学,他的化学很糟糕。那时的他问我:同分异构体是怎么回事?他无法理解。其实,所谓同分异构体是在有机化学的高分子领域内,具有同一种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两种或多种物质。对于这个小男孩,过去接触的都是一一对应的物质,即一种分子式对应一种物质,分子式不同,物质也不一样。可是,他现在陷于迷惑之中了,他的内心已无法把同分异构体当成一种本有之事而接受下来。我告诉他:你见过公园的猴子没有?里面有金丝猴,有马尾猴,还有吼猴;人也是一样,同样都是人,相貌秉性都各有殊同。小男孩欢叫起来,他一下子明白了,嚷着让我解释下一个问题。

这件事情上对我触动很大:为什么用一个比喻就能使男孩理解了呢?在同分异构体概念上的无法认同,严重阻碍了他对后面知识点的学习,由于多个类似的疑惑挡住思维的去路,导致化学成绩很差,不是很悲哀吗?为什么自己就无法进行这一转变呢?榆木脑袋什么时候才能开窍?现代的家长太重视孩子对理性知识的占有,忽视甚至阻挡孩子在感性思维方面的发展,这是一个可怕的误区。理性与感性就像人的左右手,彼此协调才行。当然,因为习惯不同,左右手的熟练程度可能也不一样,但是,左右开弓总比废此厚彼要强得多,两者作用的结果不是相加,更是相乘,相乘类似于一场爆发。

当自己的孩子上学后,我便注重对他感性思维的培养。小孩子刚接触拼音时,一点可以嫁接的课本知识也没有,可是,他在此之前已经接触到了那么多的形象,为什么不可以利用呢?ɑ像蝌蚪、狗狗的头,o像苹果、太阳、足球、鸟蛋……把孩子见过的形象嫁接过来,在教拼音的同时,也熏陶着他们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更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着一种思维方法。

数学大概是一切学科中最抽象的,把与生活没有直接联系的干巴巴的符号展示在孩子面前时,有哪一个乐学、爱学呢?因此,在辅导绝对值概念时,我这样说:“│-5│=5,看两侧像不像两块木板?木板在干什么?在挤压中间的水分;5前面的‘-’像不像平静的水面?是的,似乎还能看到上面的波纹和水光呢;等号的右面,挤干水分的5看起来多么干净啊。” 在教授分数的写法时,我这样说:“既然是‘分’,那一条横的分数线就要先写上,分母似母亲,分子似儿子,肯定是先有母亲后有儿子喽,因此要先写分母后写分子,而且母亲托抱起儿子,因此分母写在下面、分子写在上面。”这一形象比喻,使分子、分母的书写位置和顺序永远留在孩子的脑海中了。

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物理知识可以类比,如水流与电流、水压与电压等。讲解物体运动时,可用月存款额逐渐减少而存款总额仍在增加,来比喻加速度减小而速度仍在增大的状态。可以用买菜时先问“多少钱一斤”,来说明为什么定义频率概念时要用“单位时间”。这样,孩子就好理解了,知识点与某个生活事例有数学或逻辑上的同构关系,他们马上触类旁通。

擅长比喻是教育的窍门。《礼记》中有精辟的论述,意思是君子成为老师必须以“能博喻”为条件,不善于运用“博喻”,就不能成为“师”;这段话把“能博喻”提到了非常高度来认识。语文老师在教授修辞时,比喻等修辞格都被严格限制在纯文学领域,在让学生死记硬背繁杂修辞格区别的同时,却没有给出更为一般性的理解:比喻是用已知理解未知的工具,是最原始的认知方式,是认知的起点。我们不能因为教授知识而把创造知识的工具遗漏掉。

学习本身就是理解未知事物,学生们将学习的新内容与已知经验建立比喻和类比联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效果,重点内容通过多个合适比喻说明就明晰许多。比喻能以少少许言说多多许,抽象的“真”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生动模式,知识点会因为内在关系的比喻得到有效突破,理性知识就会因为这些比喻的参与而更加明晰、特异而印象深刻。

常规教育方式是完全靠死记硬背学习,一遍一遍地读,一遍一遍地抄写。鉴于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还不善于在无数事实基础上归纳出理论,这就要求我们要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孩子从特殊过渡到一般,从形象过渡到抽象。孩子感受充分了,心悟也就获得了生成的基础,理性认识会水到渠成。家长作为年长之人,即使没有经过专门训练,也会比大部分学生的感悟力强,完全可以从孩子们的共同经验中抽取相似形,将其嫁接过来,在学生学习、记忆一些模式程式的同时,将其向学生生命深处生根,将感性的东西加进去。抽象世界本来就是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着的,如果家长耐心细致地从孩子们日常经验中找出一些相似形来,这即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也让孩子们知道万物衍生的道理,属于以柔克刚。只要我们以理性知识的相似性探究为契机,在辅导中善加引导,势必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直觉能力,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阅历的丰富,他们的经验中必然有大量相似的各类知识,学生也渐渐学会相应技巧自己完成这个过程。

比喻方法不强加孩子们什么,而是利用孩子们生命中经历的形象衍生出新的事物,让他们看到了无法联系之处立起的联系,让孩子们的生命中少了些冷冰,多了些亲切。这里,我们用形象支持形象,用多个形象固化一个形象,每一意象都汲纳或残存着多种生活意象,“四不象”后反而变成了一个新东西——麒麟。我们要教育孩子,无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经常问自己,眼前知识或其中一个侧面或解题过程像什么?在过去知识和生命经验中寻找最多的相似物,这很重要!一切都是一个起点,向生命经验钩联发散的起点。孩子们如果每前进一步都遨游在生命的海洋里,从整个生命的经验中寻求支持,向生命深处扎根,也知道知识点与世界的微妙关系,将记忆中的东西直观化,僵化学习便转化为生动有趣、拟人化、童心和博物的学习。

儿子只在作文中打一些简单比喻,仿佛比喻是无关紧要的东西,他们还没有迈入运用比喻提升自我的快速通道,让有本事的比喻坐冷板凳,真是可惜呀!我们要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授予他们“点金术”,走到比喻身旁,不是找到了神秘力量,而是开发了大脑的闲置资源。比喻还能启发学生自我觉醒,一旦能觉醒,就能自爱,形成独立思想和人格,奋力攀登人生之路,倘能此,我们又何必为他的分数而担心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tzsg.com/30156.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YX

mu99908888

在线咨询: 微信交谈

邮件:itzsgw@126.com

工作时间:时刻准备着!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