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球科技领域10大要闻!(第45期)

本周全球科技领域10大要闻!(第45期)#1、中国学者仿萤火虫研制出“高亮发光”水凝胶持续时间超150小时。模拟萤火虫生物发光,成功制备出一种可高强度和长时间化学发光的水凝胶,其发光在

欢迎大家来到IT世界,在知识的湖畔探索吧!

1、中国学者仿萤火虫研制出“高亮发光”水凝胶 持续时间超150小时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崔华、马明明等与南京大学教授王伟合作,模拟萤火虫生物发光,成功制备出一种可高强度和长时间化学发光的水凝胶,其发光在黑暗中肉眼可见,持续时间达150小时以上。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2、手机屏容易摔碎?科学家用银和石墨烯造出柔性屏

日前,英国萨塞克斯大学 ( University of Sussex )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可以将石墨烯——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一种物质——和银纳米线结合到一起,生成一种和常规显示屏性能相似的屏幕,而这种制造技术的成本只是常规显示屏制造成本的一小部分。这种材料同时还非常柔韧,这样一来,它就无需一个玻璃保护层,这意味着触摸屏的顶层可以替换成一些更易弯曲、更不易被摔坏的材料,比如有机玻璃。

本周全球科技领域10大要闻!(第45期)

3、日本研发超级微型胶囊 药效或可放大100倍

近日,日本东京大学和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的科研小组使用氨基酸研发了一种直径仅有3万分之1毫米左右的超级微型胶囊。据报道,人脑除了成为营养源的葡萄糖等之外,血液中的物质几乎都无法进入其中,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方面,如何将药物输送到人脑内部一直是一个重大难题。而使用葡萄糖将这一胶囊的表面覆盖后,脑血管中的特定蛋白质与胶囊的葡萄糖相结合,从而可将胶囊输送到人脑内部。报道称,科研小组还注意到在空腹状态下特定蛋白质能积极地输送葡萄糖这一特点,并将胶囊用于空腹状态下的实验鼠时,成功地将胶囊输送到了鼠脑内部,其效果达到迄今为止药物的100倍左右。

4、中国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或3年后首飞 降落如飞机

廉价、便捷地往返天地,一直是航天技术发展的目标。近年大出风头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正是凭借猎鹰九号火箭的回收和重复使用,在降低航天成本方面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记者日前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获悉,该院正联合国内优势机构共同合作研制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并计划于2020年左右首飞。其最终目标不仅能将单位有效载荷的运输成本降低至现有一次性运载火箭的十分之一,还能大幅缩短发射准备时间,有望像飞机一样实现航班化的天地往返运输。

本周全球科技领域10大要闻!(第45期)

5、中国突破关键光学技术,太阳观测进入“高清”模式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光电所”)获悉,近日该研究所太阳高分辨力光学成像研究小组首次利用研制的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Multi Conjugate Adaptive Optics,MCAO)技术与云南天文台1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对接,获取到太阳活动区大视场高分辨力实时图像,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第三个掌握太阳MCAO技术的国家。

6、日本开发出水中大容量光通信技术 有望应用于海底调查等领域

据报道,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日前成功研发出水中大容量光通信技术,可以每秒20兆比特(Mbps)的传输速度实现100米以上距离的双向通信。研究人员说,这一技术将来有望应用于海底探测等水下作业,海底观测仪器与船舶及无人机之间的通信以及潜水艇通信等领域。

7、合肥工业大学研发智能水凝胶,一分钟实现96%的自修复

合肥工业大学近日消息,该校科研人员成功设计出一种新型材料,能在1分钟内实现96%的自修复。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综合性化学期刊《化学》上。据介绍,这款可快速高效自修复的高性能仿生智能纳米复合水凝胶,具有多功能、优异机械性能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本周全球科技领域10大要闻!(第45期)

8、NASA披露离子发动机新突破,有望实现送人上火星

日前,来自NASA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工程师们公布了一个在离子发动机研发方面突破了纪录的测试,该离子发动机的设计初衷是让它实现带人类登上火星。这款被称之为“霍尔推进器”(Hall Thruster)的离子发动机是目前正在处于研发当中的三款“火星发动机”中的一款,它通过使用电场和磁场来离子化诸如氙气这样的气体,让它喷出离子,并进而产生出推动推进器前进的推力。

9、中国量子科研再获重要进展:实现可扩展量子中继器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其同事陈宇翱、赵博等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参量下转换光源实现了基于线性光学的量子中继器中的嵌套纠缠纯化(nested purification)和二级纠缠交换(two- hierarchy entanglement swapping)过程。基于该技术,以往量子纠缠交换过程中阻碍分发态被进一步相干操作的主要噪声可以被自动剔除,这为将来实现基于原子系综的可扩展线性光量子中继器提供了前瞻性的技术指引。这两项重要成果分别发表于国际学术权威期刊《自然光子学》和《物理评论快报》上。

本周全球科技领域10大要闻!(第45期)

10、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

日前,位于广东东莞的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这标志着CSNS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进入试运行阶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tzsg.com/22616.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YX

mu99908888

在线咨询: 微信交谈

邮件:itzsgw@126.com

工作时间:时刻准备着!

关注微信